市场与政府关系再思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学术界更加关注以下问题:一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假设能够成立吗?二是如果没有政府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人们将如何生活?三是如果政府放弃对一些部门的垄断,市场能够及时替代吗?
关于第一个问题:政府干预经济的假设能够成立吗?市场失灵是建立在一种理论假设之上,即社会公众是短视的,缺乏深谋远虑;政府是无所不能的。我们总是假定:政府是选民的最好代理人,他们具有所罗门的智慧、谷歌的广博知识、圣人的忠实诚信、韦伯的干练作风。但是,本书作者却用三个例子证明这一假设是不能成立的。一个例子与“大萧条”有关。1929~1933年,美国经济衰退、大量工人失业,美联储不仅未能及时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反而收紧银根,致使一些基本面尚属健康的商业银行破产倒闭,银行系统的瘫痪使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形成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另一个例子与“格林斯潘之谜”有关。为了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上调联邦基金利率从1%升至5.25%,希望以此推高长期利率,扩大长期利率与按揭贷款利率之间的利差。但结果是事与愿违,当时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升反降,由4.8%降至3.8%,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市场泡沫,最后酿成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最后一个案例与一份报告有关。2010年8月,美国社会保障理事会(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发布报告(2010 Social Security Trustees Report)称,到2015年美国各项公共支出将永久性的超出税收收入,到2037年自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来积累的各项信托和基金将耗费殆尽。
关于第二个问题:如果没有政府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人们将如何生活?其实,在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政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一方面向公民征收高额税收,另一方面向社会提供大量公共支出。政府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向人们提供了如此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那时,是私人部门提供了相应的社会保障安排,比如,在传统的大家庭式的生活方式中,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他们将一部分家庭收入储蓄起来形成自己的“养老基金”和“医疗保险”。又比如,社会组织和社区机构也会提供各种帮助,人们可以加入各种合作组织(比如互助会和信用社),可以从私人部门购买服务(比如私立学校和私立医院)。也就是说,在政府推出较为完善的公共计划之前,社会已经自发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私人计划,市场已经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机制。本书作者强调,20世纪中期以来,正是由于政府提供了大量“免费”服务,降低了人们使用市场机制和私人服务的意愿。在大规模的公共计划推出之后,私人组织渐渐失去了活动的空间。
实际上,政府干预可能形成垄断,阻碍市场和私人部门的发展。并且,出于政治利益或经济利益的考虑,政府往往倾向于取代市场,而不是真正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如果让私人部门提供养老保障、医疗保险、义务教育和职工培训等服务,可能会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并有助于解决目前一些国家面临的高税负、高支出以及政府债务负担等问题。
关于第三个问题:如果政府放弃了对一些部门的垄断,市场的替代服务会迅速出现吗?实践的回应是肯定的。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国家相继放弃了对航空、能源、电讯和教育等领域的政府垄断之后,私人部门很快提供了相应的替代服务,人们可以从国内市场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国际市场也提供相应的替代服务,人们也可以从国外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比如,现在英国成为全世界高等教育服务出口国,菲律宾也面向全球提供了大量家政服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不仅一些过去需要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现在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而且市场机制自身也在不断完善,过去一些典型的市场失灵现象现在也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自动矫正、自行解决。比如,为了克服外部效应,过去需要政府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来解决,现在可以通过明晰产权关系来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从而使市场交易成为最有利的解决方案。又比如,过去主要依靠政府解决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现在也可以通过市场化的中介组织来解决。并且政府放松管制之后,专门从事信息收集和分析的私人机构应运而生,他们之间的竞争降低了信息的搜寻成本。
一般认为,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大是为了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使人们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实际上,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以及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有些直接威胁到福利国家本身。为此,本书作者提出,凡是个人、企业和社团组织能够自主经营和自律管理的领域,政府应当考虑退出。
寻找平衡点
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也是一个常新的问题。每一次金融危机之后,学术界和思想界都会出现新一轮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讨论,然后会有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政策出现。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也不例外。未来,如何在“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之间寻找平衡点,是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共同挑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