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决定》指出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您认为其中法治政府建设的亮点有哪些?
许耀桐: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这是对建设法治政府的准确界定和要求。法治政府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国家治理要搞好,首先要打造法治政府,否则国家治理就会发生很多违法的事情。有一些事实表明,我们老百姓守法反而比政府要好一些。在一些地方,在违法的总比例中政府还要占的多一些,有些老百姓违法还是因为政府首先违法引起。比如拆迁征地、滥用权力罚款收费等等,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抗争。所以,贯彻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精神,树立法治理念,首先要解决建设法治政府问题。
《决定》对建设法治政府具体谈了六条,我认为这六条都是亮点。一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强调了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二是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特别是推出了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的新举措。三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四是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五是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六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出“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以上这些新举措、新要求应抓紧贯彻、落地。落实了这些新举措、新要求,我们的政府就是一个良法政府、善治政府,而避免可能出现的恶法和恶治。
光明网: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我们怎样才能真正把法治转化为人们的信仰,发挥法治文化的作用?
许耀桐:法律制度和其他任何一种制度都一样,其深厚的基础和土壤在于文化。制度必须植根于文化,没有文化,即没有思想、理念、道德、信仰等,制度只剩下躯壳,而没有灵魂。所以美国法学家哈罗德·伯尔曼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
现在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就和党在2011年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建设任务,紧密地联系起来了。现在看来,至少从当前和今后长远的一段时间看,文化建设摆在第一位的应该是法治文化建设。因为现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行法治,但我们公民的法治文化比较差,法治观念淡薄。在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的还是“人大于法,情大于法,权大于法、官大于法”,一旦遇到麻烦事,涉及到法律问题,他不是寻求法治的方法,走法治的大门,而首先想到的是去找人,找关系,找当官的靠山和后台来摆平,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样的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只有从建设法治文化入手。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发挥法治文化的作用,必须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公民要从小学就开始进行法治文化教育。官员在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培训中也要加强法治文化教育。通过整个国家上上下下的法治文化教育,才能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光明网:《决定》指出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您认为其中法治政府建设的亮点有哪些?
许耀桐: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这是对建设法治政府的准确界定和要求。法治政府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国家治理要搞好,首先要打造法治政府,否则国家治理就会发生很多违法的事情。有一些事实表明,我们老百姓守法反而比政府要好一些。在一些地方,在违法的总比例中政府还要占的多一些,有些老百姓违法还是因为政府首先违法引起。比如拆迁征地、滥用权力罚款收费等等,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抗争。所以,贯彻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精神,树立法治理念,首先要解决建设法治政府问题。
《决定》对建设法治政府具体谈了六条,我认为这六条都是亮点。一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 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强调了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二是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 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特别是推出了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的新举措。三是深 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 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四是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五是强化 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六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出“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以上这些新举措、新要求应抓紧贯彻、落地。落实了这些新举措、新要求,我们的政府就是一个良法政府、善治政府,而避免可能出现的恶法和恶治。
光明网: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我们怎样才能真正把法治转化为人们的信仰,发挥法治文化的作用?
许耀桐:法律制度和其他任何一种制度都一样,其深厚的基础和土壤在于文化。制度必须植根于文化,没有文化,即没有思想、理念、道德、信仰等,制度只剩下躯壳,而没有灵魂。所以美国法学家哈罗德·伯尔曼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
现在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就和党在2011年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建设任务,紧密地联系起来了。现在看来,至少从当前和今后长远的一段时间看,文化建设摆在第一位的应该是法治文化建设。因 为现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行法治,但我们公民的法治文化比较差,法治观念淡薄。在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的还是“人大于法,情大于法,权大于 法、官大于法”,一旦遇到麻烦事,涉及到法律问题,他不是寻求法治的方法,走法治的大门,而首先想到的是去找人,找关系,找当官的靠山和后台来摆平,这是 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样的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只有从建设法治文化入手。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发挥法治文化的作用,必须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 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公民要从小学就开始进行法治文化教育。官员在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培训中也要加强法治 文化教育。通过整个国家上上下下的法治文化教育,才能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