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电王国”神话破灭的教训(3)

摘要:日本家电这颗昨日巨星缘何陨落?原因错综复杂,既有日本家电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也有生不逢时,遭遇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经济产业格局的变化以及具有后发优势的美韩中等海外家电企业的全面夹击等因素。

然而,事与愿违,随着液晶技术的发展,能够生产60英寸以上大屏幕液晶电视机的面板也应运而生,打破了松下的预言。液晶在解决了大屏幕问题之后,其电力消耗小、节能环保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自然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液晶电视的优势显现,等离子电视机逐渐失去了竞争力。2011年松下投资2100亿日元、开工仅一年半的尼崎等离子工厂被迫停产。

最终,松下电器公司不得不退出等离子电视机的生产,实际上宣布了在等离子电视机领域的决策失误。没有换来经济效益的等离子电视技术研发和生产线建设的巨额投入,给松下公司造成了沉重的财务负担,成为该公司陷入巨额赤字的重要原因。

夏普公司在发展液晶电视方面的决策虽然没有错误,但未能深入研究和掌控消费者的心理与市场动向,豪赌大屏幕液晶电视机,并投资4200亿日元在大阪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年产600万台60英寸以上液晶电视面板的工厂,期待以此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但市场并没有像夏普期待的那样发展,全球6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液晶电视机的销售很不理想,每年需求约为200万台左右。50英寸以下的平板电视机才是最有人气的主力商品。自2011年下半年起,该工厂的开工率不足5成,出现严重亏损,结果其46.5%的股份被中国台湾的鸿海科技集团收购。索尼则依托自己先进的显示技术,把经营重点放在了高附加价值的高端液晶电视机上,但并没有获得消费者认同,销售不理想,导致其电视业务连续10年出现亏损。

在手机业务方面,日本厂家从模拟信号时代就陷入了不利局面。因为日本的模拟信号移动通信采用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制式,国内用手机技术的研究成果很难有效地运用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日本厂家必须同时面临国内和国际两面“作战”的窘境,其国际竞争力自然被削弱。在3G手机上,日本厂家也未能有大的起色,一直处于被动追赶的境地。在目前风行的智能手机市场上,也同样不尽如人意,高端产品和品牌竞争力不及美国苹果,普及型智能手机的性价比又不及韩国、中国的产品。

_APMK)(NVHH`0@L1FJTT9)F

(图片说明:9月4日,在德国柏林,索尼智能手表SmartWatch 3(左)和索尼Xperia Z3手机在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出。)

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高性能智能手机的出现,对日本家电厂家原本占有很大优势的随身听、傻瓜数码相机和游戏机也形成了巨大冲击。这些消费电子产品的销量逐年下降,经营业绩也随之恶化。

另一方面,韩国、中国的家电厂家利用后发优势以及较为廉价的劳动力为武器,在电视、冰箱、洗衣机、智能手机等领域发起攻势,美国苹果则利用技术和品牌优势夹击日本家电厂商。面对美国苹果、韩国三星、LG以及中国厂家的挑战,日本家电企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在严重的内忧外患中,家电巨星的坠落也成了必然。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