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实现“交接棒”,四季度仍可保持平稳增长
关键词:接力赛·提质增量
记者:此前,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一些国际机构纷纷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唱衰中国的声音一时间此起彼伏。当前,大家普遍关注的是,四季度中国经济会是怎样的走向?
牛犁:根据现阶段经济走势来看,应该说投资需求还是个减慢的态势,而消费是基本稳定的,因为毕竟我们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比去年同期略有增加,也没有其他重大的冲击,而物价水平相对是温和的态势。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可能四季度我国经济基本趋稳,保持平稳增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理由主要来自对推动经济增长新动力的信心,包括商事制度改革、营改增扩围,以及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事项的减免和下放等各项改革措施逐步激发微观市场活力。在国家创新战略的推动下,我国人力资本和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加大,经济增长效率有所提升,户籍制度改革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等等。此外,外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外贸出口较快增长。从全年来看,我国GDP增长7.4%或7.3%,总的来说是可以完成7.5%左右的预期调控目标,特别是就业提前完成了这样的目标。所以,要更多地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的改善,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余斌:我更愿意把中国经济增长当前的阶段称为“追赶接力”,在田径比赛中,“交接棒”往往是一个风险比较大的环节,交接棒如果不成功的话,比赛就不可能得到好的成绩。中国目前就处在“交接棒”的阶段,顺利实现“交接棒”对跑好“接力赛”至关重要。要顺利平稳进入新常态,需要达到“六可”目标,即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民生可改善,风险可防控,资源环境可持续。明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后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两年是我国经济平稳转入新常态的窗口期,也是新旧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转换与接续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宏观政策需要顺应目前的调整趋势,在坚守底线,对短期意外冲击保持警惕的情况下,把握好时间窗口,将经济波动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2015年有条件争取7%左右的GDP增长。
张占斌:目前中央政府确定的经济增速为7.5%左右,“十二五”规划确定要实现的经济增幅是7%左右,到2020年可能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这一增长目标,但现在距2020年还有5到6年时间,如果把经济增幅立刻降到7%,再往后能否守住7%,就很难说了。因此,这几年经济增幅应会在7%至7.5%之间,也可能会出现略超出这个区间的波动,都应该被视为正常状态。再从更长远的视角看,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尚未完成,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存在差距,中国经济增长还有巨大的潜力,维持10年到20年的中高速增长并非不可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