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略收缩与亚太秩序的未来(8)

美国战略收缩与亚太秩序的未来(8)

五、小结

当前,亚太地区正在走向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道路:朝核问题的解决步履维艰,权力转移的速度陡然加快,军备竞赛的局势愈演愈烈,海洋争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所有的议题,都是在中国国力快速提升而美国相对衰落的背景下出现的。因此,重新审视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重视中美位势转换情势下的亚太地区秩序,已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的战略问题。正如乔纳森·波拉克(Jonathan Pollack)在布鲁金斯学会的一次会议上的发言所指出的:“当自身能力维持这样一个全球战略越来越困难时,我们需要进行责任和义务分担的讨论。从这个方面,回到那个当初推出时生机勃勃的再平衡战略,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被过分吹嘘的战略。在我看来,事后来看它并没有反映出我们期望达到的现实可能。(美国)可以有三个选择:其一,说服国会和其他部门为我们在这一地区的行动调拨更多资源;其二,我们不得不在现有的条件下缩减战略规模;其三,使我们在这一地区的盟友和伙伴明白,如果我们有更宽广的视野,如果我们放眼长远,我们期望它们也要做出相应的贡献。”

对于美国来说,其战略选择可能是推动盟友发挥更大的作用,并给予这些盟友更多的战略承诺,以减轻自身负担;同时,力所能及地将战略资源集中于亚太地区,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日益增长的压力。然而,这很难解决美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战略难题。在全球层面上,美国已经过度扩张,很难同时维持对欧洲、中东和亚太三个核心战略区域的战略承诺;在地区层面上,美国难以承受盟友Et益增长的战略承诺需求;在国内层面上,大幅削减军费开支和巨额债务更是掣肘了美国,其有限的战略资源难以支撑其外部战略。

对中国来说,最优的策略莫过于秉持一种渐进性的、有限度的战略。也就是说,中国在亚太地区追求的战略目标应是有限的,采用的战略手段也是审慎的,要做到适可而止,以避免过分刺激美国。这就需要中国首先要厘清在哪些区域和议题可以进取,在哪些区域和议题则要克制。为此,中国的政治领导人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深刻了解国际政治规律,对中国的外交战略有长远的战略规划。这就需要培育一批战略精英,能够满足制定国家战略规划的需求。二是力争做到政治精英与民众的切割与分离,避免在某些重要议题上民众绑架政治精英,进而无法追求明智的国家利益。换言之,精明的政治家引导民众,而非民众推动政治家。在执行渐进性的、有限度的战略方面,这一点显得尤为必要。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 左希迎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