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约硬指标缘何落地“变软”

土地集约硬指标缘何落地“变软”

当前,工业园区建设项目作为地方政府拉动经济增长、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而频繁上马。《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黑龙江、内蒙古、湖南、重庆等10个省区市采访时发现,工业园区占我国新增建设用地的比重日益增加,但其粗放、低效利用土地形势较为严峻,多地存在“多圈少建、圈而慢建、圈而不建”等现象。

为了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国家规定工业用地出让时,出让合同中须对单位用地投资、产出强度、容积率等“硬指标”做出明确规定。但记者在基层采访了解到,节地指标“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却难以落地”,难以遏制土地利用粗放。

由于工业用地供后监管不到位,一些企业借机“囤地”,加剧了土地低效利用、闲置。

另一方面,基层干部坦言,工业用地利用低效,既有企业自身经营不善、发展方向调整等因素,也有政府规划频繁变动乃至群众信访等原因,多种因素杂糅在一起,使政府收回闲置土地的规定难以落地。

工业用地供应占比超过4成

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陶然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各国工业用地平均占比一般是城市总用地面积的10%--15%,而我国近年来工业用地供地面积却高达40%--50%,主要是用于建设开发区。

《2012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批准建设用地61.52万公顷,而在城镇村建设用地结构统计中,工矿仓储用地达到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0.9%。多位基层国土干部向记者表示,地方工矿仓储用地的主要用途就是建设各级工业园区。

据国土部2012年发布的《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当时参与评价的国家级开发区有341个,批复土地面积达3546.47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建设用地面积的1/100。而这仅是正式挂名的国家级开发区。一些基层国土干部推测,如果算上当时全国1200多个省级开发区和数量更多的未纳入国家管理的市、县级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用地面积至少占据全国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10。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省经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和工业示范基地共95个,共批准总占地面积47158公顷。他表示,由于开发区的土地供应具有一定前瞻性,无法同每年批准建设用地的总面积直接比较,“不过工业园区近年来占新增建设用地比重确实不小”。

内蒙古乌海市现有4个工业园区,总面积达8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20。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管理处处长李玉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自治区超规模、超标准用地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工业园区用地规模较大,利用率不高,部分企业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投资强度要求使用土地。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