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刻,笔者脑海中闪过那样一句话—“你们蓝翔的学生不好好学习,那和清华北大的学生有什么区别?”此言据说是拿蓝翔技校校长荣兰祥的话来移花接木。想想也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本来存在差异化。但恐怕荣兰祥也没有想到,因为被网友无厘头式地和清华北大进行横向对比,反倒让更多的人有了“素材”:在风靡一时的ALS冰桶挑战中,几名蓝翔挖掘机学员点名清华北大。但没有说清楚地是,冰桶应战方式是操作挖掘机还是在物理电子学的试验现场。当然,结果大家也是可想而知。
如今,面对“学神”韩衍隽的逆天成绩单,鲜有人用“哪家强”来简单粗暴地捧哏。如果此刻还强行用“哪家强”来植入娱乐,一是显得自己没有创意,二则是否定了教育本身的差别化。蓝翔段子地让人有不违和的亲切感,而清华学神则起到了榜样作用。人们更愿意去分享学霸学神的种种传奇,毕竟在在学海无涯的奋斗中,知识永远是有价值。在追求的这个过程中,是充满着正能量。
【启示与思考】
好成绩和大成就,两者之间根本不存在必然联系。
首先必须肯定,这是个非常罕见的、极端的个例。韩衍隽中学时期就是教育强省安徽省的理科状元,状元进清华后沦为“泯然众人”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但他在清华仍然是状元。印象中,只有我国老一辈的著名化工专家、“侯氏制碱法”的发明人侯德榜先生,早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留学时,创造过十门功课1000分的惊人佳绩。韩衍隽将来到美国留学以后极有可能也是这个样子。
其次,青少年们可以拿韩衍隽或者侯德榜的那种认真学习的态度和精神做榜样,来激励自己奋发努力、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但是万万不要以“十门功课1000分”或者“十五门功课1500分”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尤其是广大的父母家长们,更不可以拿这样的成绩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如果家长或者学生本人不幸拿这个分数当了目标,那就不仅会非常非常地累,而且很有可能一事无成。好成绩是努力学习的自然结果,如果强求,倒有可能反而成为前进的包袱和负担。
总而言之,“清华学神”令人敬佩、值得学习,但请不要苛求他将来一定成为钱学森所说的大师级人物。人生在世,只求竭尽全力、无愧于心即可,成败得失,要尽量置之度外。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