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卖官鬻爵形成“场域效应”

莫让卖官鬻爵形成“场域效应”

光明网评论员: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本平日前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线直播“反腐三人谈:用好巡视这把剑”时透露,巡视组在巡视当中发现一些地方买官卖官、带病提拔的问题时有发生。比如,有一个地方发生了多名市、县组织部长卖官鬻爵,有的涉案资金达数千万元。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据新华网报道统计,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开展四轮巡视,涉及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家中央单位、6家中央企业和2所部属高校。从反馈的巡视意见看,有8个地方干部任用存在领导打招呼、拉票贿选、跑官要官、弄虚作假之风,有5个地方甚至存在着严重的买官卖官问题。

梳理一些案例可以发现,买官卖官多发生在换届选举、上任离任、婚丧嫁娶、逢年过节等时间点,有“集中爆发”,但更多的是“长线投资”。比如,2006年到2008年间,时任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石贵为谋取更高官职,逢年过节不忘“孝敬”大老虎王素毅,23笔共计124万元的行贿中,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节日前后。而在王素毅的45笔受贿中,除了一些几十万到百万元的大额款项,半数以上的受贿钱款是王素毅或其妻王志宏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前后收取,属于“细水长流”的“节日问候”。

对体制内情况比较熟悉的人都知道,大多数情况下,买官卖官并非赤裸裸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掺杂了复杂的人情民俗的因素;行贿者也未必会马上直指目标,而先是用送礼示好、表态、站队、缴纳“投名状”,宣示服从现有规则。李石贵行贿、王素毅受贿的情况,都很典型地展现了这种特征。

个别卖官鬻爵的典型案例,涉及数额再大,危害性也终究有限。让人忧虑的是,长线投资的送礼,已经成了官场文化的一种,成为了官场日常上下级交往的“必修课”,并正在制造一种“场域效应”:每一个人的行为均被发生行为的场域所影响,也继续塑造着这种场域文化,在交流、互动、冲突中形成了一个群体的交往规则和行为模式。这种效应会逐渐将潜规则名正言顺化,并给新入“场”的人制造压力,进而完成潜规则在职场的代际传递。

卖官卖官的定义,或有严格意义和宽泛意义之分。从党纪国法的角度看,“多名市、县组织部长卖官鬻爵,有的涉案资金达数千万元”,符合定义;但从老百姓的判断看,体制内下级向上级送礼、行贿,即使短期没有具体所指,长期看也是一种升迁投资,也是一种买官,只不过是个人行为而不是集体行为,由全额购买变成了分期付款。这种情况的广泛存在,再次做出了“反腐是场持久战”的提醒——官场上的旧观念、旧思想,已经变成了“文化”,形成了规矩,具有巨大的抗压和回弹能力。只有反腐保持均匀持久的力度,才能打破场域效应,阻止潜规则的自我修复,最终达到再造制度、重塑文化的效果。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