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全民法治观念教育  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2)

加强全民法治观念教育 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2)

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而且需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认同并遵循运用,这就需要加强加强全民法治观念教育,为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理念支撑和法治拥护与信仰基础。

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意味着对公共权力的有效监督和人民权益的切实保障。民主是法治的前提,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民主与法治有机统一构成法治国家的政治基础。加强民主法治观念教育,提升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政治保障。一方面,要积极完善人民参与立法、监督执法和公正司法的法律制度,畅通人民依法参与法治事务和公共治理的渠道,增强人民参政议政和投身法治国家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在加强法律知识教育的同时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

三、加强道德文明观念教育,不断提高道德水平、文明素质和法治观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道德文明观念是全民法治观念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体现为人民群众对维护社会秩序与文明、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与文明标准的自觉遵守与维护。在现代社会,良好的道德文明观念是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和约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标准。道德文明观念意味着人民群众通过理性认知,实现文明价值和道德信念从直觉和良心的自在状态向原则和规范的自觉状态迈进,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加强道德文明观念教育,提升个体和整个社会的道德文明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要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要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道德文明观念教育中占据着统领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主导,公民道德文明观念教育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应提倡公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文明标准;在全社会大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树立公民道德文明观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全面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文明素质和法治观念。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