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坚持群众路线

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坚持群众路线

摘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夺取政权、持续执政的法宝,也是当前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

一切社会治理的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要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就应从走群众路线入手,强化群众参与理念,健全群众参与的体制机制,使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贯穿社会治理工作的始终。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坚持群众路线的迫切要求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夺取政权、持续执政的法宝,也是当前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从群众中来”讲的是政策制定、议程与目标的确定要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到群众中去”讲的是政策执行、评估和修正要由群众说了算;“一切为了群众”讲的是政策执行的归宿与价值追求;“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政策执行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是政策执行的动力。只有从这四个方面贯彻群众路线,才能真正使各项社会治理政策接“地气”,增强对群众诉求的回应能力。

我国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曾经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当前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呈现出一些明显的不适应,在创新社会治理中贯彻群众路线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群众主体多元化发展。随着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社会形成了多元化的群众主体。群众主体的多元化反映了利益需求的多元化。面对不同甚至可能相互矛盾的利益诉求,是坚持科学判断群众的合理诉求,依法予以改进,还是搞政策妥协,“照顾”大多数群众意见或寻求彼此“平衡”,就成了艰难的抉择。

二是干群矛盾复杂化。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城乡统筹的步伐明显加快,利益格局调整触及深层次问题。在一些地区,人民群众利益表达渠道不畅,民意得不到有效表达,导致矛盾上交,境内外敌对势力以及别有用心之人不断利用人民内部矛盾,挑拨党群、干群关系,故意制造对立和冲突。面对客观上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部分干部缺乏事前发现、事中洞察、事后解决的能力与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三是群众工作潜在问题多样化。首先是现行体制机制制约。基层党委、政府直接同群众接触,是在社会治理创新中贯彻群众路线的主力军。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国行政管理体制高度集中,行政职能强大,行政绩效不完备,导致政府工作重点在于经济发展,在于政绩要求。而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没有具体评价考量标准的贯彻群众路线工作常被边缘化,群众路线基础在持续冲击下不断被削弱。其次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一些地区对在新形势下如何贯彻群众路线没有正确的认识,仅仅把群众当作社会治理的工具。三是方式方法滞后。当前我国在社会治理中贯彻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总体上看依然处于低端,虽然形式较为多样,但始终没有摆脱“自上而下”的群众工作格局,离平等互动的群众关系要求相差甚远,效果也日渐萎缩。这些问题和挑战加剧了社会矛盾和执政风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成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迫切要求。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