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弃北大读技校”折射的高校改革之思(4)

【案例】“弃北大读技校”折射的高校改革之思(4)

而周浩的行为,完全不属于市场倒逼的结果,在他的身上体现的矛盾是“兴趣和父命”。如果当初周浩家长听从他本人的意愿,选择去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用实用性强的操作课程来满足自己的兴趣发挥,或许就没有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剧情发展。而周浩父母的理由是“高分不报考北大就是浪费”,在这样强硬又世俗的语境下,周浩本身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选择性。

虽然事后周浩用“弃北大读技校”来坚持自己的人生选择,但绕过的弯、浪费的时间成本不可谓不大。在新闻中也可以得知,周浩父亲也是在大学工作,对于大学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自然心中有数。在孩子已经表现出强烈的渴望实践操作的意愿之时,如果仅凭着学校名气而进行“拉郎配”,其结果很可能就是南辕北辙。

当然有个大前提就是,每个高考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很多是不可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来“私人定制”。大学专业的设定都是宽口径,学术教养和素质培养是放在第一位,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进行金字塔式的传道授业。这其中,家长会用跨越式的眼光看到四年之火的就业和人生前景,却忽略到大学课程和子女的磨合。这种把主要的被教育者意愿排查在外的“间隙配好”,恐怕也需要好好问责一番。

【启示与思考】

从北大转学技师学院,当然是极端的案例,这样的事情在任何社会也不会很多。但不多,不代表不该有:比尔盖茨、乔布斯当初念的可是世界级名校,但他们因为自己的喜好、选择,毅然离开学校去创业,选择肄业。可在中国社会,因为大环境和其他因素,有此般勇气的人很少。很多时候,也正是因为每个人都屈就于“社会大势”而放弃了自己的理想、爱好,多了个大学生、名校大学生,却少了一个创造性人才。

我们并不鼓励每个人都从大学退学,特别是从名校退学。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在任何时代,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好事情。只是,每个人都应该想清楚,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喜欢什么,是否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是否有勇气为了理想选择不一般的道路?

年轻的周浩至少做了这样的选择,每个选择也未必会是一辈子,某一天周浩或许会又有其他的想法。但这都不改他当初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过的事实。如果未来,周浩今天的选择让其也成为某方面的能人,很多人会把他当成成功案例来看待;可按照世俗眼光,他很平庸地过了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大的成就,特别是和他当初北大的同学比,他远逊于他们——我们也不该嘲笑他。因为鞋子合脚与否,只有自己最知道。

学历、名校、成功,并非判断一个人的唯一标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和选择,只要自己喜欢,只要不违法犯罪,都是可以的。而事实上,当一个社会中的大部分人,都可以遵从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自己的道路,首先个人幸福指数会增加;其次,社会也会物尽其才、人尽其用,个人和国家的创造、创新能力和今天比,相信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