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开放改革如何提速(3)

中国金融开放改革如何提速(3)

三、促进金融开放改革的思路与建议:四大政策转变

金融改革滞后具有其内在的根源,但也突出了潜在的问题,未来如果不加快推进金融改革,那么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可能受到制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表明了政府对金融问题的重视。然而,正如上面所说,金融改革牵涉诸多方面的内容,必须创新改革思路,否则或难改变先前改革迟缓甚至停滞的问题,对此,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诉求,加快金融改革必须实现四大转变。

一是从注重宏观稳定向注重风险管控转变。改革可能引发经济社会的波动,过分注重宏观稳定可能束缚金融改革的手脚,反之,如果加强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提升我国应对金融改革风险的能力,那么金融改革更快推进就有可能。一方面,必须加快构建存款保险制度等制度建设,提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重点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适时实施地方政府透明的发债制度,从根本上实现地方政府融资透明、可控,降低金融改革所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二是从注重试点综合推进向注重改革顺序分类推进转变。这是目前离岸市场引发套利、套汇给出的启示。从顺序上看,利率市场化改革需先行,汇率紧跟其后,最后才是资本账户可兑换。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贷款利率市场化,未来可以考虑先构建存款保险制度,逐步增大存款利率上限并最终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促使国内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稳步实现经营模式转型,降低对利差的依赖,做大做强国内金融机构,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创新。在此基础上,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可以重点考虑增大汇率波动区间,理顺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最终在合适时机推行资本账户可兑换改革,促使国内外金融市场有效联通。

三是从注重自下而上倒逼改革向注重自上而下主动改革转变。金融改革区域化试点所推出的各种政策可能滋生利益洼地,货币资本会借助包括热钱在内的各种渠道进出实验区域而导致短期内资本频繁大幅流动,由此可能引发金融试点情况失真,不仅干扰金融改革的有力推进和滋生资本大规模流动的金融风险,也可能导致财富超常规再分配,有权获得试点的微观主体可能成为直接受益者。当前上海自贸区或者各种金融实验区的相关改革低于外界预期,表面上体现了金融改革的渐进性,实质上揭示了金融改革亟待进行顶层设计的现实。

四是从注重外部影响的被动应对向注重主动参与全球金融治理转变。宏观货币金融政策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必须创新思路,通过G20或者金砖峰会等全球或区域治理平台,主动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倡导世界各国实施负责任的宏观政策,为我国金融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