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债务链断裂蔓延是当务之急
但与此同时,也不能过分乐观。中国2009年以来巨额的货币投放还在对当下经济的运行带来深刻的影响。若以货币供应量M2衡量,2009年至2013年5年内货币供应高达63万亿元,超过1949年以来前59年47亿的货币供应。如此之多的货币已经在各个行业、领域中铺开了数以万计、几十万计的项目投资,形成了金融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长链。
当前,国际需求萎缩、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减少、一些企业濒临破产倒闭,部分企业破产倒闭会开始引起银行对同类项目的谨慎放贷;或同类企业本身也会减少新的投资欲望,其效应再经企业间下游的连续发酵与传染,就有可能带来债务紧缩螺旋形冲击,形成整个经济的内生收缩,产生新一轮企业的生存危机。2014年8月的统计数据已表明,当期的货币供应和社会融资余额增速几乎没变,但工业增加值降幅吓人,已降到2009年初以来的单月最低点。这些周期现象正如庞巴维克的迂回生产理论和哈耶克的信用周期理论所指出的,曾经的由过度货币供应所引起的经济“超级繁荣”最终必然会以经济的大震荡或危机来收场,从而才可能开始一个新的经济循环。
在当前,从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出发,若要聚焦讨论经济增速问题,关注的重点除了由就业所引起的社会稳定问题外,不是其他,恰恰应是如何防止一系列债权债务链断裂现象的蔓延,这是当务之急,这是大局。
必须要看到的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在增速下行过程中之所以还能保持经济较为稳定的态势,恰恰不是政府在盲目乐观、任市场发展,而是居安思危,考虑到“三期叠加”因素,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思维下主动出击,一边全面深化改革,一边在货币调控、投资、房地产等领域采取一系列行政干预政策。可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政策干预,也许更大的问题早已出现了。
因此,我们既不必过度的悲观,同样也不能盲目乐观。正确的态度应是谨慎乐观:从趋势看是乐观的,但这是建立在对当前形势的正确判断及政府采取恰当的调控技术基础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