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场小政府”市场经济模式是西方发达经济体普遍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本文拟对这一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点、体制成因及其局限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在总结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对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益启示。
一、西方“大市场小政府”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
在西方“大市场小政府”模式中,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是基本经济制度,是整个市场体制的基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职能仅限于提供公共服务,包括建立福利制度、维护市场秩序、进行有限的宏观经济干预等,不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具体来说,该体制有以下三个最显著特点:
其一,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经济的私有制基础没有变,变化的只是私有制的实现形式。从最初规模很小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私人业主企业组织,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股份公司制度,再到富可敌国的全球性跨国公司,本质上都属于私有制经济组织。这就决定了该模式的运行动力是私人资本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该模式的所有制度安排都服务于私人资本的利益和意志。
其二,私人企业决策居于主导地位,政府决策地位低下。经济决策权高度分散在私人企业,私人企业被视为决策的核心,生产什么、为谁生产、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的决策都由私人企业自主作出,然后通过自主签订契约的方式实现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最终收益的分配。政府的决策地位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但始终没有超越私人企业的支配地位。
其三,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协调作用。西方“大市场小政府”市场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是私人资本。私人资本根据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等市场调节机制进行决策,以解决生产什么、为谁生产、生产多少及怎么生产的问题。西方国家迷信市场的自平衡功能,认为市场可以通过价格和供求机制将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即使经济出现波动甚至衰退,那也是暂时的,市场最终会让经济实现平衡并走向复苏和繁荣。因此,政府干预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当经济波动过于激烈和陷入衰退时,西方国家政府会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干预,但是干预的力度和程度很小,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