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政府要对资源配置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市场调节通常是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对市场主体决策活动的影响来进行资源配置,但是市场价格信息具有短期性、时滞性、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难以确保市场主体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不能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引领,这已为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无数事实所证明。政府通过收集和发布经济信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行宏观调控等,对市场主体的决策活动进行指导和引领,使市场主体的决策与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保持一致,这有助于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有助于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有助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政府要参与资源配置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通过投资和发展国有经济参与资源配置是十分必要的。国有经济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发展国有经济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公平与效率、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的统一。因此,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就要求加强和壮大国有经济,这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国有经济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要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要在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
三是政府要为资源配置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市场配置资源要靠完善的制度来支撑。支持市场的制度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与特定的文化传统相关的习俗和习惯,这类制度是约定俗成的;再一种是法律和规则体系,这类制度需要自觉建构,主要靠政府来提供。在我国,建立依法运行和依法治理的市场经济是当务之急,加大政府进行制度构建的力度是形成法治化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目前,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的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和体制创新及相应的制度建设。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可有可无的,轻视、弱化、甚至贬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是完全错误的,只有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有机统一,才能建立科学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
其四,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实现共同富裕。西方“大市场小市场”市场经济模式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强调机会公平而轻视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放任财富占有两极分化愈演愈烈,极少数人占有绝大多数社会财富,而多数人的收入水平持续停滞甚至不断走低,导致绝大多数人借债消费的虚假繁荣,损害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重视机会公平,也要重视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实现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统一。为此,要努力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推动经济民主,维护劳动者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探索按劳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规范按要素分配方式,缩小收入差距,制止两极分化加大的趋势,让全体人民真正共享改革成果。只有坚持共同富裕目标,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增强全体人民的凝聚力,才能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和追求。
(作者: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