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周边公共外交:理念、问题与对策

推进周边公共外交:理念、问题与对策

在中国外交总体布局中,周边地区处于首要地位。2013年10月,中央召开专门会议,确定了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特别强调了“周边公共外交”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要着力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宣传工作、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人文交流,巩固和扩大我国同周边国家关系长远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1]

周边公共外交工作源起邻邦、直指民心、事关长远,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拟梳理周边公共外交工作的理念和任务,总结现有工作中的问题和瓶颈,并为下阶段扎实推进相关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一、周边公共外交工作的理念和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积极运筹外交全局,从地缘位置、自然环境、文化渊源等方面,进一步突出了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未来,面向周边地区的公共外交大有可为,承载着重要的理念和任务。

(一)贯彻“新安全观”的助推手

2014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亚信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讲话,提出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2]亚洲新安全观摒弃了霸权、强权和武力威胁等元素,提倡以共同安全为前提,综合安全为方向,合作安全为手段,可持续安全为关键,是追求平等、正义和公平的新型安全观。[3]习主席阐释的“新安全观”为周边公共外交工作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基础。

中国与周边某些国家存在领土纠纷或海洋权益争端,如何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让周边国家民众了解中国致力和平发展、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的理念与诚意,是中国公共外交面临的重要任务。围绕“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新安全观,公共外交应通过各种渠道尽力助推新的安全理念深入周边国家民心民意,令周边国家广大民众不再受“中国威胁论”之迷惑。

(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粘合剂

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离不开社会公众与中外企业的深度参与和共同努力。未来,中国要发展更紧密的经贸网络,提升与周边的利益融合水平,公共外交在此过程中大有可为。

山水相连的地理特征,决定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既频繁又复杂。由于地缘邻近,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或多或少存在着形式不同的历史恩怨或利益纠葛。在此背景下,中国与邻国的民众如果能够和睦共处,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以礼相待,双方的经贸合作将会具有更加牢固的社会基础。在边境地区,经常会发生诸如中国的南瓜蔓“越界”长到了邻国,或者邻国的母鸡“越界”跑到中国下蛋等情况。两国民众能够秉持友善态度并“完璧归赵”,实际上就为睦邻友好和公共外交树立了典范。[4]

正因如此,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既要抓住近水楼台的地缘优势,也要防范因近而生的矛盾冲突,在人民群众的日常接触中倡导平等互利的相处原则。在此方面,公共外交将可发挥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

(三)传播“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扩音器

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要对外介绍好我国的内外方针政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5]周边国家与中华民族渊源颇深,理应成为“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首要传播对象。此外,华侨华人在周边某些国家人口中占有相当比例,也使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更显特殊。未来,公共外交应当承担重任,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内涵善加阐释,增强周边国家民众对于中国的好感。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