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中的公民力量(2)

法治建设中的公民力量(2)

在处置日常事务中,公民对非法治思维和非法治方式的偏好,不仅表现在传统事务中,更突出地表现在非传统事务领域。

楼盘降价,部分业主就以怒砸售楼处的方式“维权”,这种现象存在已不是一年两年了,近年来更似有愈演愈烈之势。但这“维”的是什么“权”呢?打砸的方式是不是涉嫌违法呢?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有涨有跌难道不是正常现象吗?购房契约难道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吗?如果房价下跌就要砸售楼处,那么股价暴跌是不是要砸证交所和上市公司呢?社会普遍缺乏法律意识,不仅表现在公职人员身上,也表现在公民身上;而法律意识不仅仅是一种生活道德、商业道德,更是一种守法的精神。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脱离了法治轨道,市场秩序就会发生紊乱,社会秩序就会陷入混乱不堪的局面。

截至2014年6月,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超过6.32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超过5.27亿。互联网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但同时也提出了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的时代课题。人们忧心忡忡地看到,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已经启动,但在网络上仍充斥“很黄很暴力”等各种与道德和法治趋向背道而驰的现象。网络空间虽是虚拟空间,但它发端于现实社会,又为现实中人所共同构造,并且会对现实中人产生真实而难以预料的影响,那么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理应从现实社会向虚拟空间延伸。如果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对法律怀有敬畏,那么在虚拟空间也应服从法治的逻辑,遵守法律。“依法上网”是对每一个公民在法治网络建设中的基本要求,而公民正能量的投注,必将加快网络空间法治化的进程,甚至对现实社会法治化进程施以积极影响。

积极参与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具有法治信仰的现代公民就会越来越多。这种奔向现代文明的巨大的历史合力,必将深刻地推动法治进程,并且勇敢地捍卫法治进程中的每一个成果。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张小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