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国将进入服务业主导的经济新常态

四川:中国将进入服务业主导的经济新常态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来蓉授课,预测未来经济形势

摘要:中国有望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新常态,走向服务业大国。四川、成都具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优势,并能在推动实现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观点摘要:

服务业快速增长,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企业要多研究两个消费市场:一是医疗,一个是养老

建议四川更多挤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成为西部发展的“拉动者”

2020年前,中国经济社会将呈现怎样的走势?如何把握转型升级的机遇?12月10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来蓉授课,讲述他对中国未来经济形势的研判。

迟福林认为,中国有望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新常态,走向服务业大国。四川、成都具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优势,并能在推动实现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低一高”折射经济增长新趋势

迟福林对比了两个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长7.3%,是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最慢增速,而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6.7%,创历史新高。

“一低一高”反映了什么?迟福林解读说:“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服务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大趋势。”

早在2010年,迟福林在他的专著《第二次改革》中,就提出了构建“消费大国”的观点。但也有人质疑他轻视工业,甚至倡导不搞工业。

“如果不大力发展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工业存在转型升级的机遇吗?”他还是用数据“回击”:德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75%,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占比70%左右,今年1-6月,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仅为12.3%。

他描述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可能出现的历史性图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基地走出国门,进行全球布局。“变革产业认识理念,是研究和制定‘十三五’的前提。”他认为,规划应该把握大趋势,因势利导,否则会造成社会所诟病的,不规划的反而发展更快、更有活力。

居民消费告别生存型建议企业多研究其中商机

迟福林认为,提高服务业占比,除了受到工业能否转型升级的因素影响外,还与城镇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密切相关。

数据依然是他论证的武器:2011年,世界平均城镇化率52%,到2020年中国才有可能达到这个水平。“如果城镇化问题能够如期解决,将对投资释放巨大的红利,也为生活性服务的发展提供载体。”

“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着巨大变化。”他举例,北京举行APEC会议期间,他认识的朋友在假期举家前往三亚旅游,甚至不惜买商务舱。

“这说明,城镇居民消费正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他预测,对这种发展型服务消费的需求,随着“十三五”中后期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会越来越大。

他建议企业多研究和关注两个消费市场,一是医疗,一个是养老。

发展服务业成都应有更多创意

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为迟福林所重点关注和研究。

他认为,素以休闲著称的成都,在发展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方面具有优势。“我认识一美国朋友用中文对我说,最喜欢的地方是成都,极具国际吸引力;我自己也希望在将来,把一部分养老时间放在这里。”

“成都在发展服务业方面应有更多创意。”他支招,假如物管中心的运营模式,转变为以医疗保健服务为主,那将形成一个新的消费热点。

在迟福林看来,中国需要在对外开放中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排除未来三五年内,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自贸区将会加快设立。”

“四川绝不是一个西部省份的角色,可以在西部大开发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他建议四川更多挤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成为西部发展的“拉动者”。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