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户进城“新市民”群体调查:亦工亦农、亦城亦乡 (2)

转户进城“新市民”群体调查:亦工亦农、亦城亦乡 (2)

“亦工亦农”:农村经济仍是“新市民”重要收入来源

在保留了农村土地及相关待遇的前提下,对目前不少刚进城“新市民”而言,除了务工、经商等之外,依托农村土地等创造的收入,仍是其重要收入来源,是其在城镇稳定落户的保障。

梳理各地情况,转户“新市民”来自农村的收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就近耕种农村土地,获得相应收入。据统计,在重庆已转户“新市民”中,有约4成就近迁入了小城镇,这其中不少人“身份变市民、仍在干农活”,留在农村的土地仍由自己耕种。涪陵区珍溪镇农民鞠德泉转户后,家里还剩下4亩多土地,其中两亩多是水稻,剩下的种蔬菜。鞠德泉告诉记者:“虽然搬到了镇上住,但骑摩托车干农活单趟只需要10多分钟。家里的地我一个人基本能弄完,不需要费太多劳力。现在种地不图挣多少钱,只要能保证口粮和基本生活就行。”

二是不直接经营农地,但享受土地流转、涉农补贴等收益。记者走访铜梁区侣俸镇、开县临江镇等地发现,在一些农耕条件较好、土地平整的农区,土地流转相对容易,转户“新市民”也愿意将土地租出去,获得租金收益。在开县赵家街道茶道村,杨明山一家三口人转户后在赵家街道买了房,并开起了一个小卖部,月收入接近3000元。杨明山家里5亩地,都流转给了邻居种粮,每亩地年租金约有300元。经过两家人协商,政府每年发放的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也归杨家人得。在开县临江镇青阳村,村支部书记刘定明说:“从户改以来,村里已转户100多户,多数群众将土地流转给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土地租金500元/亩至900元/亩不等,年终还有分红,大家也很看重这笔钱。”

三是在富裕的近郊农村,通过村组集体资产量化确权后,群众转了户,同样能享受到可观的分红收益。例如,在沙坪坝区覃家岗街道童家桥村,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累计转户人口已超过5000人,现在留在村的农村户籍人口仅1500多人。通过集体资产产权改革,转户进城的群众仍保留股东待遇,参与分红。村支书陶兴红说:“近3年来,村社两级股东分红收入累计达到882万元,有的转户家庭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甚至超过自己在城里务工的收入,成为他们融入城镇、稳定生活的重要保障。”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