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户进城“新市民”群体调查:亦工亦农、亦城亦乡 (6)

转户进城“新市民”群体调查:亦工亦农、亦城亦乡 (6)

“土地不撂荒、种地有效益”,破解“新市民”土地心结

不少专家和基层干部认为,既要尊重转户“新市民”土地情结,依法保护其土地权益;又要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以“土地不撂荒、种地有效益”为政策设计底线,加快建设转户“新市民”有序处置土地的体制机制。

他们认为,转户“新市民”惜地又不愿种地的矛盾心态,是政府在制定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谋划未来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如果相关制度安排完善,随着农村人口大规模转移进城,农村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会提高,通过规范化的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可以为适度规模经营打下较好的基础。

记者调研发现,在一些出现集中、规模农民转户的地方,农业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始规模流转转户农民的土地。由于没有“失地”风险,还有较高收益回报,转户农民转出土地的积极性也很高。

在涪陵区马武镇石朝门村,自2010年以来先后有600多农民转户,其中村里有两个社甚至出现了整社转户的情况,大量农民转户进城使土地规范整理和规模经营有了基础。2011年石朝门村成立蔬菜股份合作社,转户农民手中的3600多亩承包地折资入股,打破户与户之间田埂界限,统一平整后交由合作社经营。转户农民每年既可以分享地租、也能分红,一亩地纯收入超过2000元。

“在蔬菜股份合作社,转户农民成了股东,既不担心失去土地权益,又能分享农业生产红利。”石朝门村党支部书记何国权认为,如果能给转户农民一个稳定的土地收益预期,他们还是愿意把土地流转出来发展现代农业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