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呼唤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

经济新常态呼唤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

摘要:新常态是一种新的均衡状态,它是长期的;我们对它的观察与分析也应该是长期的。当我们说目前中国经济是“三期叠加”时,虽然着眼于长期,但实际上还是一种短期分析。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分析转向增长理论分析,是从短期分析转向长期分析;而从增长理论分析转向发展经济学分析,则是从外在的表象深入到内在的本质。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发展的道路上要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CFP

不管是量变还是质变,事物变化总会呈现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无论是增长还是发展,经济运行在一定时期总会呈现相对的稳态。人们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视角不同,获得的认识也会存在差异。众所周知,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因此,当我们讨论经济新常态时,一个首要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当前所处的新常态是增长的新常态,还是发展的新常态?

从当前媒体的讨论看,大家更多是在增长层面关注新常态。其焦点主要是两个:一是增长速度。中国能不能恢复高速增长?如果不能高速增长,新常态下的速度大概是多少?二是增长动力。要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从哪里去寻找增长源泉和增长动力?关于增长速度,学者们近乎一致的回答是,中国经济增长未来不会保持1978年至2008年那样的高速,增长速度肯定会下降。在未来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绝大多数预测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5年内大概在7%-8%,十年后6%的水平,二十年后5%的水平。关于增长动力,大多数观点强调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主导,由出口鼓励转向扩大内需,出口中性。

从发展视角看,新常态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是经济体在各种要素禀赋、外部条件和环境已经或正在发生诸多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经济体内在机制发生自组织变化而进入到一种新的均衡状态。增长速度放缓等量变只是这种新均衡态的表象之一。发展的视角不是不关注增长以及增长速度等问题,而是更关注增长背后深层次的东西,更不是把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中几个组成部分当做增长的动力源。发展的视角更关注经济体内在因素与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机制与变化的方向。经济体内在机制变化,就是林毅夫所说的技术、产业不断创新,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经济体变化方向,应该是Amartya Sen所说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可行能力,扩展人们的自由。

关于增长动力,现在几乎都在强调扩大内需,这是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GDP构成上直接推出来的,是以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短期分析为基础的。然而在增长理论中,根本就没有内需的位置,只有经济体的潜在生产能力。而且从发展经济学理论看,中国仍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国家,一半的人口在农村,即便是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低端的大部分人口的消费能力也有限,远没有达到罗斯托所说的“群体大规模消费阶段”,不能指望以内需拉动生产。

新常态是一种新的均衡状态,它是长期的;我们对它的观察与分析也应该是长期的。当我们说目前中国经济是“三期叠加”时,虽然着眼于长期,但实际上还是一种短期分析。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分析转向增长理论分析,是从短期分析转向长期分析;而从增长理论分析转向发展经济学分析,则是从外在的表象深入到内在的本质。

如果中国经济发展真的进入新常态,那么,这个常态会持续多长时间?如果时间太长了,这种常态可能就要用另一个名词代替——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就是一种均衡状态,它也是一种常态,只不过是负面的。中国经济已经或即将进入的这个新常态会不会是中等陷阱?如果不是,区别在哪里?如果是,如何避免前进道路上可能存在的这个“新陷阱”?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