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区域发展质量与效益是2015年主旋律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驾驭经济全局、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思维还在于重视实策,与总书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风格一脉相承。阅读以往的政策文件,学者们有时困惑于一些年份频繁换说法,容易在诸如“又快又好”与“又好又快”的文字变动中迷惘甚至纠葛。但近年来观诸区域发展的表述,“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延续了下来,总体区域发展战略也得以顺延,但一些新主张、新观点、新举措不断出现,这在2014年底“优化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的大格局下显得具有新鲜感、现实感和时代感。
第一,在深化区域改革方面有新思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推进区域性改革,“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向跨国一体化方向发展,争取在全球更大范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我们自己国内一些区域之间还互相封锁,还没有发展出高水平的一体化合作,导致资源配置潜力难以市场化发掘,与国际潮流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宜。因而,推出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的一系列具体政策,可以想见会成为2015年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方向。
强调深化规划体制改革,是会议公报的又一个亮点。十余年前,有关部委就提出过深化规划体制改革重大命题,笔者有幸参与研究。此次明确把规划体制改革置于党的重要文件,显然是中央认识到规划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提出多规合一的方向,就是为了解决以往诸多规划自成体系、缺乏协调、内容冲突、实施困难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规划作为龙头的指导作用。鉴于“十三五”规划已经展开,明确多规合一的改革方向,可以通过市县规划体制改革,提高基层部门间的协作水平,减少部门之间的摩擦和冲突。而多规合一还有利于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对预防规划实施中的腐败行为有积极意义。
区域改革新思维,还体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新要求。报告既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方面坚持主体功能区定位与发挥自身优势的统一,又强调节能减排与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制度安排与全过程严格管理的统一。尤其是,文件明确提出,要尊重地方、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实践中寻找最佳答案,就是强调注重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当然,这种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也需符合新常态的要求。
第二,在重点区域战略推进上有新思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履新后,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推动重点区域发展的思路,表现为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其中,“一带一路”战略因涉及到亚欧大陆的整个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充分重视。近日,有外媒发表文章提及形象工程,文章作者注意到中国与西方人的思维差距,建言改进的出发点毫无疑问应予肯定。但笔者认为,中国推进三大重点区域战略会避免形象工程。以“一带一路”建设来说,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明确强调,“一带一路”是长期工程,要做好统筹工作,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会对“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但也会在不附加条件下基于银行兴办规律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转。至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广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会以投资、运营、法律、价格、收益等因素为基础,对项目是否具有可投资性进行独立判断。最近有媒体报道,个别沿线国家罗列了许多项目,希望吸引到大规模中国投资。笔者以为,“一带一路”无疑有着无比美好的发展前景。支持“一带一路”宏伟目标实现的,是市场上千千万万个独立决策者。在中国政企关系界定清晰的状况下,有风险无收益的项目,企业自然会回避。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市场独立主体的自主性,“一带一路”就会在长期建设中成为维护各方参与者利益的合作工程、互利工程、共赢工程。
如果说,“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和跨国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长江经济带则体现国内重点区域发展的新思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长江经济带,共性的地方是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共同的问题是各自为政,大家都以政绩为指引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跨地区的要素流动与经济协作远远不够。各地区加强协调与合作成为当务之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应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点要求,在共同合作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上,应该落实好《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指导发展意见》,增强上中下游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分工、结构优化和相互协作,提高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
第三,在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方面有新考量。如果说党中央在重点区域发展方面表现了“进”的倾向,则在“城镇化”方面表现了稳的动向。这显示出,“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区域发展方面也表现出有稳有进,稳进结合。“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已经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中有所表述。但此次中央采用了“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的说法,显然对目前城镇化中不合理、不正常、不科学的现象有深刻认识,不赞成急于求成。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重视发挥城镇化作用,却更强调提高城镇化质量与效益。提出新型城镇化,本意就是要告别传统意义的城镇化模式。但在政策贯彻和实施过程中,由于基层利益冲动,不少地方并不注重落实“新型化”的内涵,依然“新瓶装旧酒”地追求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中央提出“不要急于求成”,就是要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力量,防风险,去泡沫,希望通过“实实在在不带水分的增长”,提高城镇化质量与效益。
当然,中央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还涉及到对外开放。除了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外,还包括复制和推广上海自贸区的经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