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变局 新常态 新驱动(2)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变局 新常态 新驱动(2)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第二,消除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金融机构之间的隔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打造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圈。企业根据市场情况提出需求,政府根据需求引导高校、科研部门研究相关题目,协同进行技术攻关,实现研究的能力和产业需求无缝对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和高校科研体制改革,推动建立权责清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善于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学会整合全球资源,通过向高手学习,与高手竞争,提高国家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第三,坚决清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制度障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效保障。释放体制变革带来的红利。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通过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等,进而对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供重要支撑。在财政金融方面,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优化投入结构,完善支持创新的税收政策、政府采购政策,优先购买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加计抵扣、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等。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创新领域。构建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股权投资体系,完善多层次“金字塔形”资本市场,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

第四,让创新型人才充分涌流。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做后盾,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增加脑力劳动者的比例来代替原有的生产要素。富有创新精神、勇于追求真理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力量。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第五,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从业劳动者。突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导其成为创新驱动的中坚力量。提高普通从业人员的技术、管理和劳动技能,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环境。应该看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需要大批高端研究人才和科学家,也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其他类型人才。一个令人担忧的情况是,中国缺乏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如高级技工。基于此,要不断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可采取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多种方式,大规模开展技能人才培训。营造良好人才成长环境。完善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政策,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薪酬激励机制,加大对创新人才创业的支持力度,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提高科研人才的薪酬待遇,夯实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基础。笔者认为,中国必须走出所谓的具有“低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观念误区。低工资只能吸引低素质劳动力,成为自主创新型国家必须有大批高收入、高水平的高端人才,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推动创新。

第六,培育创新文化土壤。创新文化是社会成员的创新能力和习惯的表现,也是社会共有的关于创新的观念和制度的设置。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创新驱动显然离不开良好的创新文化支持。一方面,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社会氛围。注重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全社会形成创新的良好风尚。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改变当前科研评价体系中只重数量不管质量,不评估科技成果本身的创新性和贡献的过时做法。另一方面,倡导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克服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倾向,破除扼杀创新精神的官本位意识和小农意识,培育创新意识,鼓励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创新氛围,保护创新成果,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