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也应算好“廉洁账”

廉政教育也应算好“廉洁账”

广州市重点工程项目办公室发布招标公告称,耗资1.1亿的广州市党员干部法纪教育基地即将开工,按照计划,该教育基地建成后将用于党员法纪和廉政教育,举办廉政展览和法纪主题报告等。(12月23日《南方都市报》)

必须承认,在高涨的反腐行动之下,强化对各级党员干部的法纪和廉政教育,防腐于未然,亦是推进反腐、呼应反腐行动的题中之义。以此视之,广州市新建党员干部法纪教育基地,初衷不可谓不良好,也意在传达当地相关部门对于廉政教育的重视之意,似不应该存有争议。

但这条新闻一经传播,却在无形中传递出一种违和之感。一方面,其高达1.1亿的投资,占地近30亩的规模,耗时3年,如此大手笔,在廉政教育的主题之下,无疑映衬出几分奢华之意。不得不让人疑问,一个市级的廉政教育基地,仅投资就上亿,到底有多高的利用率?而在“5年内不得新建楼堂馆所”的禁令之下,这一直接由当地财政统筹的新建项目,或更涉嫌另一种意义上的新建“楼堂馆所”。

针对党员干部的法纪与廉政教育,是否非得“另起炉灶”,更是值得商榷。毕竟,既然是教育,那么,“学校”是否豪华,规模是否宏大,并不重要,重要的仍在于能否提供最高质量的教育。而在这方面,我们最不缺的或恰恰是活生生的反腐反面教材,这种“现场教育”相较于新建的“课题”或许更为直观,也更具警示效果。最典型的例子如远华案中的厦门红楼一度成为全国有名的廉政教育基地与“反腐地标”。对于这样的腐败现实教材进行挖掘与利用,显然既节约财政,又可能更见实效。

当然,在现实中,这样鲜活的反腐教材的运用还并不普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或仍在于一些腐败案件的公开程度不够,抑或是地方相关方面急于走出腐败案阴影,并将这样的机会视为是“揭伤疤”而不愿实行。

斥巨资建廉政教育基地的另一种违和感,也即公众之所以对此存有疑虑,在根本上仍是肇始于社会这种防腐方式真实效果的质疑。一来,这样的廉洁教育早已常态化,其真实的效果到底几何从当前的反腐形势就可见一斑。二来,如果过度依赖这样的“教育防腐”方式,只会构成对于制度化反腐这一靶心的偏离。因此,在当前的反腐形势之下,法纪教育与廉政教育固然需要强化,但思考廉政教育形式的创新,更多地践行“活学活用”,或更为紧迫。而更值得纠偏的反腐观念是,法纪和廉政教育,不仅是要让学习者充分认识到违法违纪的巨大危害,更大的目的应该是强化这样的反腐认知:严密的法纪制度约束,才是防腐的根本之道。

反腐没有捷径,廉政教育可被视为是反腐治标的一种方式,但反腐见实效终究要靠扎紧制度藩篱。尤其是在反腐由治标向治本迈进的关键阶段,我们更需要看到治本上的“大规模投入”。而这一背景下的斥巨资建廉教基地,终究难言让人看到太多的惊喜,相反,它所释放的某种反腐对于既有手段的依赖,更让人忧心其中的理念偏差。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