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依法治国的意义内涵和基本原则(2)

中国特色依法治国的意义内涵和基本原则(2)

科学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深刻内涵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没有宪法之治,就没有法治。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中之重,只有推进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治。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方向。道路决定方向,方向决定命运。在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问题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明确的信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适应中国具体国情、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彰显中国法治特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在这一根本性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战略定力。

构筑完备系统的国家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按照“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总要求,四中全会提出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等五个体系。五个体系相互支撑,相互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以法律规范体系为基础,法治实施体系为核心,法治监督体系为关键,法治保障体系为手段,党内法规体系为动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总体布局。

加强对公共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本质在于依法治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如果没有对公共权力的依法监督和制约,依法治国也就无从谈起。而依法治权就要坚持法律高于权力的原则,依法规范公共权力,依法确立运用公共权力的准则、范围、区域、方式和程序,依法设定规避职责或滥用权力的法律责任以及追究责任的方式,从根本上构建起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让权力规范运行。

坚持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抓住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这两个关键环节。依法执政要求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样就能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条件。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有法律的授权和法律依据。依法行政原则所要求的法律至上、权利本位、社会自治、程序法治等理念正是依法治国战略在行政领域内的应有之义。

维护司法公正和提升司法公信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应该着力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保证案件的审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确保司法的公正性,提升司法的公信力。

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法治文化主要体现为社会公众广泛认同和持有的法治观念,能够从意识、精神乃至文化层面为实现法治创造条件。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弘扬法治精神,把法治理念与法治精神融入社会公众的内心,使民众能够认同法治的实践力量,从而发自内心地信任法治、推崇法治,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