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二:不再全面刺激,定向调控成宏观政策新思路
这一年,中国经济不仅收获了新常态,也收获了新的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定向调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首次提出并多次强调实施“定向调控”。今年6月6日,李克强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强调要精准发力、定向调控。此后6月10日,李克强在两院院士大会作经济形势报告时指出,“要在坚持区间调控中更加注重定向调控。”
7月15日,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李克强再次指出,注重实施定向调控,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
9月9日,李克强同出席达沃斯论坛的中外企业家和媒体代表交流时说,要在保持定力的同时有所作为,坚持区间调控,实施定向调控,实际上这也是结构性调控。
定向调控也成为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出现的高频词。6月11日、7月23日、8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均强调了定向调控,并部署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在定向调控思路的指导下,中国告别了“撒胡椒面”的做法,不再推出全面的强刺激,而是瞄准突出问题确定调控“靶点”,根据不同时期、地区和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台针对性措施。
今年来,国务院先后针对小微企业、棚户区改造、三农、水利设施、铁路、外贸等经济运行薄弱环节出台了定向微刺激政策,推出了80个重点项目引导民间资金参与,还推出了“七个重大工程包”,并且实施了两次“定向降准”和一次非对称降息,以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认为,实施定向调控,不启动强刺激,既能防止留下后遗症,又有利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指出,随着定向调控的铺开,中国宏观调控将更具针对性,可实现“标本兼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