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2)

黑龙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2)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永恒主题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厚、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涌现出了无数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而英勇斗争、自强不息的仁人志士和抵御外辱、不惜牺牲的民族英雄,确立了以爱国主义为荣、卖国主义为耻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光照千秋的英雄业绩,留下了许多彪炳史册、激励后人的光辉篇章。戚继光抗倭寇的坚毅,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邓世昌献身甲午海战的豪情,等等,始终为世世代代中国人民所敬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等,无不体现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至今为大众所赞颂。特别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锤炼并不断发扬光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等,更是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可是,近些年来,在理论界、文化艺术界却出现了一股背离爱国主义主流价值、贬低英雄人物的不良倾向。有人以“颠覆”、“解构”为名,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居然指责林则徐虎门销烟得罪了英国人,导致鸦片战争爆发,造成民族危机,林则徐不仅不是民族英雄,反而成了“民族罪人”,这是哪国的逻辑?还极少数人甚至说,抗日战争不应该打,要不中国早就像日本那样富强了。这些连当年汪精卫之流都不敢说的话,今天竟然从一些人的口中吐出来了。以我国伤亡3500万人生命为代价而取得的抗日战争胜利,在这些人眼中似乎一钱不值。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

习近平同志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彻底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那些说上述话的人,听了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不会感到汗颜和羞耻吗?所以,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必须突出爱国主义这个永恒主题,这在当前,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