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任务。习近平同志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望。”学习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对于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多变的社会思潮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我们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海神针”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深刻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具有顽强进取的定力和坚韧不拔的韧性。邓小平同志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这正是破解历史密码的钥匙。夏明翰无惧死亡,是因为他坚信“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彭湃放弃“鸦飞不过的田产”,是因为他追求 “千家兴、万家好”的新世界;方志敏情愿“为了苏维埃流血”,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可爱的中国”。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是无数先烈为实现自己的坚定理想和信念而不惜牺牲一切的真谛所在。
习近平同志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说,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革命先辈和许多优秀的共产党人所以有一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硬骨头精神,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有一种“特殊材料”的“钙”。他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精神上有“压舱石”,思想上有“主心骨”,行动上有“指南针”,因而在屠刀面前不怕死,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诱惑面前不丧志。然而,在今天,有些人却在“四个考验”面前吃了败仗:有的行贿受贿、贪污腐败,沦为历史的罪人;有的贪图享受、醉生梦死,变为无所作为的庸人;有的独断专行,作威作福,成为骑在人民头上的恶人……凡此种种,从根本上讲,都是因为理想动摇、信仰缺失造成的。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思想和灵魂的马克思主义,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犹如定海神针,是引领着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指路明灯。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和破坏,在复杂的社会变化中不迷失方向;只有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稳住阵脚,无所畏惧;在利益诱惑面前,拒腐蚀,永不沾,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