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3)

黑龙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3)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

习近平同志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敬业乐群、扶危济贫、见义勇为、自强不息等传统美德,至今依然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鲁迅先生早就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称之为“中国的脊梁”。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尽管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曲折磨难,但都挺过来了,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这是令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的错误思潮。有人以西方的学术理论和价值观念来研究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点评历史人物。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他们的目的,不但要否定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奋斗史,而且要否定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习近平同志严正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所能,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值得警惕的是在我们内部,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爱国主义内容从教材中削减,一些学科领域马克思主义失语,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等等。对此,我们决不能置若罔闻,掉以轻心。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弘扬主旋律,大张旗鼓地传播正能量,牢牢把握话语权、主动权,固本强身,增强免疫力,坚决抵制一切错误思潮的侵蚀。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