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踏事件的“德国思考”

踩踏事件的“德国思考”

2010年发生在德国杜伊斯堡的踩踏事件造成21人死亡,超过500人受伤,德国人对于那场悲剧至今记忆犹新。德国媒体和专家对踩踏事件的成因、预防和应对进行了分析和反思,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控制人流

德国灾难研究专家马丁·福斯说,当人们在极度拥挤、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即使微小的事情也会很快改变集体情绪,引发恐慌,导致推搡、踩踏发生。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迪尔克·海尔宾表示,人多地方小常常是踩踏发生的主要原因,当狭小空间内的人群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空间内的人就很难出来。这时,如果有人急躁地试图摆脱人群,同时又有人往里挤,双向人流就可能导致“人群湍流”,令人难以站稳以致摔倒,进而导致踩踏。

如今,德国首都柏林每年跨年夜和遇有欧洲杯、世界杯等大型体育赛事时,会在市中心主干道——六一七大街,划出一段大约两公里的封闭区域,用于举办晚会或集体观赛活动。

这些活动均严格控制人数,当人数达到上限时便关闭各个入口,只许出不许进。在刚刚过去的迎接2015跨年庆典活动中,由于采取了限流措施,六一七大街上的人数被控制在100万左右,没有出现过度拥挤的情况。

出入分开

德国专家在分析杜伊斯堡踩踏事件时发现,“爱的大游行”安全预案里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是共用一个出入通道。

福斯说,大型活动出入口通常容易出现拥堵,因为人们往往会在此停留观察,再决定下一步往哪走。由此,大型活动必须多设出入口,并把出入通道设为单行线,以隔离不同方向的人流。

此外,当时活动场地出入口前有一处坡道,也影响了人流。踩踏正是发生在那段坡道上。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