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何理解“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肖贵清: 道路问题至关重要。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强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封闭僵化的老路行不通。封闭僵化的老路主要是指苏联模式僵化封闭的建设道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能认为封闭僵化的老路是指改革开放以前,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际上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及早发现了苏联模式弊端,毛泽东提出,苏联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并开始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在这一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苏联模式,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为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改旗易帜的邪路也行不通。改旗易帜的邪路就是全盘西化的资本主义道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防止和平演变的战略思想。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明确反对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始终强调坚持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封闭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帜的邪路”都是危险和错误的,都是死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的正确发展道路,这是党和人民几十年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记者: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90 多年的历程中取得的根本成就。如何认识三者各自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如何才能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肖贵清: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作了具体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解决了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沿着这条道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它系统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就是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理论形成发展和制度创新完善提供实践基础,同时也是检验理论真理性和制度科学性的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道路拓展和制度创新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为道路拓展和制度创新完善提供理论引领和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道路拓展和理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转化的中介。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维度,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同时三者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内在的联系,统一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增强道路自信,就是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和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同时要根据中国实际,不断深化、拓展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增强理论自信,就是要深刻认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实际,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导和强大精神力量。同时,要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成果,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增强制度自信,就是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这一制度既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构想,又符合中国国情,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同时要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完善保障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