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

党的十八大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

——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贵清

摘要: 改旗易帜的邪路就是全盘西化的资本主义道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防止和平演变的战略思想。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明确反对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始终强调坚持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记者:如何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怎样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肖贵清:十八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握总依据,就是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总布局,就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握总任务,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相结合,使其契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需求,并不断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奋斗。

十八大指出,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丰富实践特色,就是要依据中国国情,把改革开放过程中人民群众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和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提供新的内涵。同时,通过人民群众的改革开放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进行检验和修正,使其不断丰富和完善。丰富理论特色,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围绕中国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理论特色。丰富民族特色,就是要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基础上,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结合当代中国实际,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丰富时代特色,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发展方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与时代特征和要求紧密结合,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时代要求,从根本上科学地回答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记者: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肖贵清:价值观是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动遵循的准则。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功能作了界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十七大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主要内容、地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还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原则、特点等。李长春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还需要“继续探索”。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而凝练,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认识,是理论探索的新成果。

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首先,适应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30 多年以来,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进入了改革开放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民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特别是随着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文化更加活跃。因此,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和谐的任务更加繁重。这就需要推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以促进社会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以上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也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其次,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个层次“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内容作出科学阐释,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升华,源于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土壤。“文明”、“和谐”、“公正”、“友善”等内容,既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加以合理引导,使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三点需要我们注意。首先,需要抓住其实质,进行准确规范的解读。运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现实,深入群众。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还需要高度凝练,把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结合起来,用言简意赅的语言界定内涵,这样更有利于广泛传播,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最后,需要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只有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引领社会风尚、凝聚力量,从而上升到信仰层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原载于《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12期)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