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特质(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特质(2)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它的灵魂。它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这个理论体系的首要价值原则是人民利益至上。

二、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地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从它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二是从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的新的贡献。从第一个方面来考察,这是不证自明的,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功。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国基本实现小康,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深切感受到,并得到全世界的公认。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各项事业所取得的新成就,列了十个方面,这就是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

从第二方面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又是对它们的重大发展。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指导实践的理论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条件,实践经验必须是新鲜的;第三个条件,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必须是科学的深刻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对新鲜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使其系统化理论化,这样总结(提炼)出来的理论结晶必然包含创新的成分。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往前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前无古人的,其实践经验是新鲜的;历届中央领导均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抱着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高度责任心,他们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是客观的、科学的。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定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必定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推进一大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一是提出并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二是提出并回答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是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和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问题。这三大问题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三个不同阶段,面对改革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而提出的。从哲学逻辑上看,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对共产党来说,这主要是解决客体的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解决作为主体的共产党自身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要解决客体问题,又要解决主体问题,解决主客体双方的问题。从重点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客体问题到重点解决主体问题,再到解决主客体双方的问题,这是认识发展的规律,印证了哲学中的正——反——合的辩证规律。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也是符合这个规律的。这三大理论,产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随着实践的发展、传承,接力棒式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向前进,实践越发展,认识越深入,理论越完备,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而存在,主要是它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有重大的创新,作出了突破性的发展,其突破或重大创新的内容,有上述三大方面,其突破方式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是慎重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些过时的或不够准确的观点,做出新的科学结论。在这一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这一经济运行体制之间关系认识的“革命性”突破。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者把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对立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东西。邓小平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与变迁中,对计划与市场关系及其属性进行了新的分析与考察,坚持以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为标准,大胆提出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由此,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现了对传统认识和理论的重大突破,从而找到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最有效的机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是对马克思主义过去涉及但没有搞清楚的一些问题,作出了科学阐发。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在探索的问题。过去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局限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和要求上,侧重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忽略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解放。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的论断,就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也是一个突破性发展,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划分阶段以及如何划分阶段的问题,前人已经提出并考虑过,但都没有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论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特点及历史任务的认识清晰起来,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依据,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的突破性贡献。

三是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提出了以往马克思主义者没有提出的新理论。要“与时俱进,总结新鲜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普遍性的理论。”[4]这一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邓小平提出的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统一祖国的创造性构想。这是邓小平根据新的现实提出来的,属于独创性的新内容。这个伟大构想及其成功实践,为世界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在这一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作出了创新性贡献。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5]自然科学中有突破性发展,社会科学中也有突破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前进发展中也常常出现突破性发展,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总体看,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创新、突破性发展的理论体系。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发展,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