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提炼思想观点,倡导鲜明文风。思想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正确精准的思想观点从哪里来?只能来源于学习,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群众,来源于精益求精的打磨提炼。我们的确应当潜下心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开拓新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扎实打牢理论根基,做到厚积薄发,力求文章、讲话有高度、有生命力;要认真在提炼思想上下功夫,分析研究问题时,注重揭示出带规律性、根本性、针对性的精髓,用于指导实际工作,抓铁有痕地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善于用朴实无华的群众语言解疑释惑、析事明理:他讲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他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样平实的话,来阐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他用“既要养血润燥、化痰化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讲明改革要辩证施治等等。这些讲话既深刻,又实在,既形象,又生动,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感染力,真正起到了入耳入脑入心的作用。
三是力求“短实新”,倡导创新文风。所谓创新文风,就是要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观念和传统模式的束缚,倡导朴实明快、符合“短、实、新”特点的行文风格。短,就是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要尽可能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实,就是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空话套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废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实际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新,就是讲话、写文章要有新意,也就是要有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讲对别人有启发的话,讲能解决问题的话,讲能推动工作的话,讲能提振精神的话。能不能讲出新意,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深度、理论水平、经验积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习近平同志的著作《之江新语》,相信很多同志都看过。这本书辑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发表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的232篇文章。每篇文章短则200多字,长也不过500多字,每篇针对一个问题,阐明某个观点,说清一个道理,鲜明提出了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观点主张,及时回答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问题,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生动体现,堪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典范篇章,也是带头践行“短实新”文风的典范文章。
四是提升党性修养,倡导清新文风。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体现在文风上就是不说空话、套话;提升其道德品质修养,体现在文风上就是不说假话、大话;提升其联系群众的修养,体现在文风上就是不说官话、废话;提升其科学知识的修养,体现在文风上就是不说经不起实践检验和脱离实际的话。所谓清新,就是讲话、写文章既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又有鲜活的表现形式,内容深邃,表达流畅,不仅耐读耐看,而且易听易读。
比如,习近平总书记的许多讲话被热传,许多语句成热词,许多观点成为名言警句,其清新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对纠正领导干部行文、讲话中的长、空、假等不良风气,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老虎’、‘苍蝇’一起打”,鲜明地表达出重典治腐的思路和对腐败的“零容忍”;“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生动质朴地表达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等等。这样清新简洁、生动形象的讲话非常多,不胜枚举。
五是创新话语体系,倡导领导带头。一个政党,其旺盛生命力不但表现在行动中,还表现在先进的话语体系中。先进的话语体系充满战斗力、感召力,充满逻辑性、先导性,能够更好地起到团结、稳定、鼓劲的作用。执政党不仅要会讲文件上的话,更要会讲、善用来自群众中的新鲜生动的语言,包括选用网络中的流行语言。
改进文风,领导务必带头。习近平同志要求:“现在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知识素养在不断提高,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还是要尽可能自己动手。一些重要讲话和文章应当全程参与,出思路、讲观点、谈看法、拿主意、起标题,在大的方面把好关。”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改进文风方面,给广大党员群众作出表率,带头开短会、写短文、讲短话、讲真话、讲新话,建立一个好的“话语环境”,别的人就会自觉仿效。这样,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比如,2012年12月13日,习近平同志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新华社播发新闻通稿《习近平会见卡特: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 积累正能量》,全文只有两句话,连同标点符号在内,只有96个字。
全文如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3日在中南海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习近平强调,新形势下,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积累正能量,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创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局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