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和命名始末(3)

“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和命名始末(3)

刘少奇引用王稼祥这一理论命题,在党章上明确写道:“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这是中国共产党写在党章上的对“毛泽东思想”问题的统一认识。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就党的“指导思想问题”,进一步做了详细的解释和充分的论述。他指出:

“百余年来,灾难深重的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而流血斗争,积有无数丰富的经验,这些实际斗争及其经验,不可避免地要形成自己的伟大理论,使中国这个民族,不但是能够战斗的民族,而且是一个有近代科学的革命理论的民族。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软弱性及其与人民联系的缺乏和思想眼界的有限性,他们的代表者,纵也能提出一种革命的纲领和一定的民主思想(这些好东西已由我们当成一种遗产接受下来),却不能形成一种有系统的革命理论,更说不上能形成关于整个中国历史与中国革命的全部有系统的科学理论,这种理论只能由中国无产阶级的代表人创造出来,而其中最杰出最伟大的代表人,便是毛泽东同志。

我们的大会应该热烈庆祝: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来,产生了、发展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特出的、完整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这个理论,已经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了极大的胜利,并将继续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最后的、彻底的胜利和解放。这是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最大的收获与最大的光荣,它将造福于我国民族至遥远的后代。这个理论,就是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历史、社会与中国革命的理论与政策。

我们的毛泽东同志,不只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而且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理论家和科学家,他不但敢于率领全党和全体人民进行翻天覆地的战斗,而且具有最高的理论上的修养和最大的理论上的勇气。他在理论上敢于进行大胆的创造,抛弃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某些已经过时的、不适合于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而代之以适合于新的中国历史环境的新原理和新结论,所以他能成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件艰巨的事业。”

从遵义会议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整整10年,终于认识了毛泽东。

毛泽东在掌声中微笑。中共五大时,他还是一个没有表决权的代表。六大召开时,他没有能参加。而七大会议之上,他已经改变了一个政党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自己。他心情应当是激动的,但没有能看出这位伟人流露于形表。只是他在会议结束后,回到枣园为女儿梳了一个小辫儿……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