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狮”的醒来——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与民族觉醒(2)

“睡狮”的醒来——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与民族觉醒(2)

摘要:岁月的车轮,驶入充满新的期冀和热望的2015年。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个伟大历史事件,总是给人以深邃而久远的启悟。从某种意义而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的觉醒。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深刻指出的:“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1902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不久,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不但将德国政治理论家布伦奇利的“民族”概念介绍到中国,而且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此后数年间,孙中山、杨度、章太炎、李大钊等多次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并从理论上逐步将其涵盖到本国境内的所有民族。

我国著名民族学家费孝通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但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因为只有到了近代,中华民族才真正与“非我族类”的外国人发生冲突,才有可能使民族自我意识从自在走向自觉,意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共同生存空间、共同文化、共同生活方式、休戚与共的共同体。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叫“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正是在抗战初期《义勇军进行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铿锵旋律中,人们才深切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概念——“中华民族”。

抗战时期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为民族独立意识开始形成,并赋予其时代性、人民性的内容。

这种觉醒体现的是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认同。“一个人生命是容易毁灭的,群体的生命就会永生……民族一旦存在,个人也不会灭亡”。在空前的民族危机面前,不管党派、阶级、阶层、团体、个体,都共同意识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这种觉醒的表现。尽管国共两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存歧见,但在共御外侮、挽救危亡的民族意识推动下,“化干戈为玉帛”,形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促使中华民族凝聚成一个战斗的集体。“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样广泛自觉的抗战斗争。这与甲午战争只是“朝廷的战争”或李鸿章“一个人的战争”——“以北洋一隅之师搏击日本全国之师”的状况相比,真是有如天壤之别。

这种觉醒凝聚了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民族意识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表现和特点。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无论是中国的广大官兵,还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实业家,不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海外侨胞,无不以各种方式,为救亡图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抗战到底,成为一种全民族的坚强意志。正是这种觉醒的民族意识、定型的“国家感”,汇合成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精神财富,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不仅直接影响和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实际进程,而且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这种觉醒奠定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思想基础。民族意识在抗战中的空前觉醒,顺应了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趋势。鸦片战争以来剧烈的社会变动和内外危机的激化,为民族意识的觉醒提供了历史场域和条件。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洗礼,民族、国家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为民族的觉醒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那种地广不足以为大、多不足以为众、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衰弱局面,已经被有效的政治动员和民族精神的凝聚所取代。这种由民族觉醒和政治进步而积累的精神能量,在民族危亡之际迸射出无比耀眼的光芒。

当年日本侵略者以少量兵力就敢欺凌中华大国,认定南京政府和东北当局均不敢抵抗,一个重要根据便是中国的分裂和内战不息,民众处于一盘散沙状态。“九一八”事变元凶板垣征四郎甚至认为,四分五裂的中国“不过是在一个自治部落的地区加上国家这一名称而已”,像死猪一样容易对付。然而,历史辩证法无情地惩罚了侵略者。巨大的民族灾难唤起中国空前的民族觉醒和团结,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诚如抗战之初日本《朝日新闻》上海特派员尾崎秀实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所分析的,日本“并非是对付支那(对中国的蔑称)统一政权国民政府,而是与整个支那民族为敌”,“而与支那民族阵线的全面抗日战争相冲突,才是更为严重的问题”。战争的结局恰被尾崎所言中。中华民族空前觉醒所形成的强大的抗日力量,正是侵略者遭受失败的根本原因。

可以说,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是抗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内心深处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正是人民群众的这种觉醒和奋起,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强烈的民族意识,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也是我们有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民族觉醒与民族精神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过,“民族精神是认识自己和希求自己的神物”,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推动着那个民族的一切行动和方向”。

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既是民族意识的觉醒,又是民族精神的觉醒。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历经挫折而不倒,饱受磨难而不灭,正是因为有着百折不挠、坚韧不屈、自尊自信的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既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拼争,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中国人民在14年艰难抗战中形成的抗战精神,既源于中国悠久文化和爱国传统的熏陶,也来自近代历史条件下新的民族觉醒的赋予。

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将抗战精神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优秀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一寸山河一寸血,四万万同胞千万兵”。在凶残的侵略者的杀戮面前,多少人前赴后继,碎首沙场;多少人沥血孤营,裂身银汉;多少人毁家纾难,以身殉国。从平型关大捷到台儿庄会战,从“刘老庄连”到“八百壮士”,从杨靖宇、左权到张自忠、戴安澜,千千万万同胞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回望抗战,我们怎不为民族气节的大弘扬而惊叹,为民族智慧的大迸发而自豪,为民族伟力的大释放而振奋?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