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增长双核到治理双核
记:有一个说法,当前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后危机时代的深入治理时代。既然中美双核驱动着世界经济的增长,那么在这一个治理时代,中美双核是否也应有所作为?
宋:的确,治理已经和增长一并成为世界经济的两大主题,要在增长中推动治理,要在治理中实现增长。这是各国都认同的观点,而且在现实中,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和各个主体的治理方兴未艾。
中美不仅要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成为最强劲的动力来源,确保世界经济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在世界经济治理中也要扮演关键角色,共同推动经济治理体系的合理和效率。在我看来,中美在世界经济治理领域的互动关系,直接关系到世界经济治理是否能够取得实际效果。
记:您刚提及中美在经济治理领域的互动,可有具体的事例?
宋:中美在全球治理领域的互动,比如去年四季度,中美两国在北京达成气候变化协议,明确了各自温室气体减排的大致路线图,大大推动了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使得其他国家的气候谈判意愿增强。在全球贸易治理领域,中美也致力于推动多哈回合巴厘岛一揽子协议的早日实现,维持了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稳定,帮助世界贸易组织继续扮演着全球贸易的中心角色。
中美两国虽然在经济治理的原则和路径等方面存在分歧,但在维护自由、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这一根本目标上拥有着共同利益。
此外,在地区经济治理层面,中美两国同样要发挥重要作用。中美两国都是亚太国家,亚太地区经济治理关乎中美两国核心经济利益。在去年的APEC会议上,中美两国一致背书亚太自由贸易区这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长期目标,为地区经济合作注入强大政治动力。在双边经济治理层面,两国也进行着密集、高层、机制化的宏观经济协调。中美之间有着年度性的商贸联委会、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重要对话渠道,就双方共同关心的经济问题增信释疑,协调双方利益。以双边协调为特征的治理模式,不仅减少了两国间的政策损耗,而且向外界传递了双方合作的正面讯息,有助于稳定其他国家的市场预期。
记:看来中美治理双核的形成对于世界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宋:这不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垄断式治理,而是不同发展模式的共同治理,能够为世界其他经济体提供不同治理模式的选择,丰富了治理理念。不仅如此,中美分别代表了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两者的共同治理,也能够充分照顾各类经济体的利益关切,实现某种程度的利益均衡。
双核合作,避免双核对抗
记:“双核驱动”构成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常态”,是否能够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保持稳定?
宋:基本上,这一“新常态”是成立的,而且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除非双核之间出现了摩擦,甚至是对抗,才会让这种稳定的格局被打破。
作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双核和治理双核,中美两国要努力实现双核互洽,为全球经济产生最大的合作动力,带来最大的治理红利。中美双核可以良性竞争,一定要避免恶性对抗。中美经济良性竞争,有助于通过竞争学习彼此经济政策的长处,最大限度释放两国经济增长的潜能。中美要避免双核对抗,对抗会形成排他性的对立经济集团,不仅损害各自的经济利益,而且无法发挥全球统一市场的最大规模效应,可能将全球经济拖入弱增长,甚至是危机时代。
记:那么,您觉得目前中美双核是否存在对抗的风险呢?
宋:事实上,即便是当前,中美在某些领域似乎有一些双核对抗的迹象。在贸易领域,尽管有亚太自贸区的设想,但亚太自贸区毕竟过于遥远,现实是美国主导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排除了中国,而中国主导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也排除了美国。两大自由贸易协定短期内没有并轨对接的可能。在金融领域,原有的亚洲开发银行和正在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被普遍认为是具有竞争性的,美国甚至暗中施压其盟国以防止其加入亚洲基础实施投资银行。
所幸这些对抗,到目前为止仍然是隐形的。两国政府尚未公开表态反对对方,而且极力避免给外界留有这样的印象。在正式场合,中美双方都在强调合作共赢。道理很简单,中美共存于同一个国际经济体系,两国经济高度相互依存,经济体量总体相近。两国经济关系的根本特征决定了基于战略考虑的经济对抗或许会给对方造成一定的伤害,但同样会给本国带来不小的负面冲击。
记:中美双核如何更加紧密地合作?
宋:双核合作的当务之急:一是机制合作。中美要在维护的基础上改革现有国际经济体系。中美要整合地区经济合作机制,而非创设更多机制来针对彼此;二是规则合作。规则是经济治理的核心,规则应被用来降低全球交易成本,而非用来打击竞争对手。中美要异中求同,增加规则的衔接和包容。三是议程合作。全球重大经济议程由主要经济体,特别是中美两国来共同制定。中美不仅有共同制定规则的能力,也有巨大需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