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有利于激活国有资本。过去的国有企业都是国营企业,赢利、破产都是政府自己扛着。如果国家只管价值形态的资本,让企业完全自主经营,国家可以将资本向有利的领域投入,可以通过资本的灵活运作,把资本用在刀刃上,增加国有资本的活力。在需要减少和退出国有资本的行业或企业,国有资本的减持应通过资本市场的公平、平等交易实现,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发展混合所有制,能使公有经济和市场经济比较好地结合在一起。
四是有利于企业走出国门。中国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全球经济一体化目前仍方兴未艾,仍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因而,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是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的重要任务。但对完全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根据WTO和国际贸易的一些规定,国有企业想走出去困难重重。而股份制公司按照国际惯例操作就方便多了。
分类改革不同功能国企
据陈剑介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最早于1993年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已提出。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阐述了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的关系。
“现在的问题是,从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近20年过去了,似乎没有实质性突破。究竟是哪些原因,影响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呢?依我看,主要是有以下三方面原因。”陈剑说。
一是观念上的障碍,现实生活中有担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意识形态的争论十分激烈。有人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际是又一次私有化高潮,还有人说这是保卫公有制经济的一场决战。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两种担心,一种担心是,搞混合所有制,实际上是在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前提下圈民营企业的钱;另一种担心是,借发展混合所有制进一步削弱国有企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新一轮的私有化。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等现象的出现。
二是由于观念上的障碍,使得决策者犹豫不决,稍有一些不同意见出现,就会影响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三是缺乏明确的政策细节。没有路线图和时间表,没有清晰的政策实施细则,这项工作也难以往前推进。
在陈剑看来,国有企业布局应主要集中在公益、保障类领域;而混合所有制企业主要应当集中在竞争性领域。在竞争领域国有企业可以参股。参股灵活性很大,企业经营好可以从中获得红利,再用于国计民生,企业经营不好就退出。要求国有资本从所有竞争性领域完全退出的提法,不现实。
所以应对不同功能的国有企业实行分类改革。对公益类国有企业,应加大国有资本投入,增强其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尽快改变目前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的局面。如针对养老院、幼儿园、停车场、医院、职业教育等供不应求,工业脱硫、脱硝、除尘以及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能力等严重不足,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均应加大投资力度,同时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以改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加快建立共享性公共产品市场价值补偿机制,鼓励企业为提供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做贡献。
对保障内的企业,如铁路、电网、基础电信、管道等基础设施,应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其中的竞争性业务。
对于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应取消包括贷款在内的一切优惠,使之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优胜劣汰,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