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男童拾荒救父令人感动!

10岁男童拾荒救父令人感动!

【事件介绍】

 

为救白血病父亲10岁男童拾荒筹医药费

江西铜鼓县人莫文峰2014年11月查出罹患白血病,目前正在北京空军总医院住院治疗。为了筹集60万元的治疗费用,年仅10岁的儿子小熠利用课余时间捡拾废品卖钱。同时,小熠还承担起了在家照顾奶奶和弟弟的重任。

2014年11月,37岁的莫文峰在南昌市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11月18日,莫文峰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住院治疗。同莫文峰一起来北京的,有他的妻子和三姐。留在家里的只有70多岁的母亲、10岁的大儿子小熠、3岁的小儿子。

12月23日,莫文峰成功地接受了心脏手术。莫文峰五姐莫凤娥的骨髓也与莫文峰配型成功。目前,莫文峰已经进行完了第二个疗程的化疗,精神状态良好。三姐说,需要再进行两个月的化疗才能够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医生告诉莫文峰,想要治愈白血病至少需要60万元。

小熠得知父亲的病需要大笔治疗费用后,他主动包揽了家务、做饭、照顾弟弟和年迈奶奶的责任。而为了给爸爸筹钱治病,小熠还利用课余时间在街上捡拾废品。

小熠家附近的面包店老板陈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能够看到小熠肩扛着硬纸箱板、大矿泉水瓶等废品在附近转,“这孩子很懂事,也挺可怜的”。出于同情,陈先生许诺小熠以后可以免费在店里吃早餐,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帮助减少孩子捡拾废品的次数。莫凤娥说,小熠自父亲赴京治疗之后,一共收集了六七百斤的废品,但一共也没有筹到100元。

小熠的班主任罗老师表示,得知小熠在街上捡拾废品,自己很心疼,“希望小熠能够好好学习,将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真正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小熠被当地媒体报道后,铜鼓县民政局等单位领导到其家中送上慰问金。目前,县关工委已联系爱心人士,将给小熠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

10岁男孩拾荒救父折射社会救助之痛

一个10岁的小男孩,如果父亲没有得重病,应该还是个快乐无忧的孩子,然而现在却不得分担起家庭的重担:趁周末领着蛇皮袋和火钳外出拾荒,只为救父亲一命。

亲人得了重病,家人通过各种方式相救,类似的事情前一阵子在网上还有很多。如22岁的山东枣庄“最美地瓜妹”卖烤地瓜救白血病哥哥;安徽阜阳13岁少年街头卖肾只为救母”;沈阳市54岁的吴广新和53岁的田宝英两口子在国贸地铁站下跪当起“人肉沙包”,只是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儿子筹集救命钱。

应该说,无论是唱歌、卖肾也好、卖地瓜、拾荒也罢,他们这么做,体现了他们对家庭、对亲人的责任和亲情,正是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力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这也充分说明我们这个社会是温暖的,世间的人们都是善良的,我们应该为生活在这样有爱心的社会感到骄傲和自豪。

但自豪的背后,笔者也感到一点点悲凉。是什么让他们走投无路,去靠在媒体“被关注”来获得公众怜悯?

不可否认,我国目前正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保、民政医疗救助、慈善大病救助等制度互补,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就医经济负担。也不可否认,目前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爱心救助的力量不可小觑,爱心捐款往往能让患重病的家庭摆脱救治困境。

我们应该看到,尽管我国已进入全民医保社会,“先看病后付费”等医改模式也在全面推广中,但一旦患上重大疾病而望医兴叹的,仍不在少数。我们还应该看到,靠“求关注”来救命,显然不是一种正常的救助模式。因为,借助社会的力量、依托拳拳的爱心仅能救急,要想保证每个重病患者的生命权利,还得靠政府力量跟进、医保体系兜底。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归根结底在于加快医疗改革步伐,亟需更科学的制度设计、更快速的救助体系,以及更完备的保障机制来支撑。只有当看病“零障碍”的推进过程与医疗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同步协调推进时,才能从根本上让患者好看病、看好病,无可奈何的“求关注”、“媒体曝”也才会消失。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