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需回归人的需求和权利的多样性(2)

新型城镇化需回归人的需求和权利的多样性(2)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同时强调,人口实际上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人口,包括大量的移民才是城市发展和创新的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移民不仅不是城镇化的成本,实际上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比重来衡量城镇化,似乎城镇人口是城镇发展的结果,实际上这些人口才是城镇化的原因。包括移民在内的人的努力才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对于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并不只是意味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技术人才集聚,实际上即使是生活在城市底端的人口在所在的社区创造出其社会经济的新空间,按照他们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创造出生机勃勃的社区,本身就是一种底端性的城市创新,并构成一个伟大城市成长的基础。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本身,新型城镇化尤其需要强调城市居民的活动和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参与。现在城市发展重视建高楼、建大厦、建广场,我们的城市规划往往在图纸上画得很漂亮,很具有美学主义,但不少是专家、政府拍脑袋式的规划,真正与其生活关联的社区居民是怎么想的,他们如何更好地参与城市规划和发展,还显得相对不足,这也使得不少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形成相互疏离。

现在,对城镇化的理解往往都是宏大叙事,讨论城市人口数字的提高和城乡结构的转变。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实际上的目标还在于“解构城镇化”,把城市化落回到人的本身。城市化落回到人的本身,是强调人的多样性和人们的具体活动、强调不同个体的具体需求,这才能够真正理解城市对于人的意义,理解人类活动对于城镇化过程的塑造。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化是人口进入城市,同时也是部分人口离开城市返回农村和转移到其他中小城市的过程。不同人口的迁移和居留行为是不一样的,不同人口的需求也不一样。不是所有人都想在城市中永久居留下来,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去大城市,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去东部城市,而且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的人的行为特点是不一样的。城市化影响城市人口的生活,也影响农村人口的生活,典型的就是带来农村的空心化、出现日益严重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问题。因此落实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需要回归到人的需求的多样性,回归到人的利益和权利的多样性,从而真正聚焦于城镇化过程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并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具体个人的利益福利和发展追求。

作者: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