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取消车模:拒绝“锦上添花”沦为“喧宾夺主”
在网络红人王思聪大赞“终于能清净的看会儿车了!”的同时, 经济学家马光远相当不满地表示,“没模的车展叫车站!”
在新闻媒体的追问下,上海车展方证实,为回归车展本义、倡导文明参展,“目前正就取消车模征询意见”。对于这样的表态, 荆楚网有评论赞许上海车展组委会是“聪明”的:改变一种传统习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勇气。他们没有“粗暴”决定,而是采用试探引导的方式来回应。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国际车展之一,上海车展一向是厂商、媒体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2013年第十五届上海车展期间,仅参与报道的海内外记者就多达1万多名,参展观众更是多达81.3万人次。
车展的火爆人气刺激了车商空前的营销热情,但在低级趣味的不良助推下,衣着暴露的车模大行其道,每每成为喧宾夺主的异类。光明网回顾往年国内各个级别的车展,称无一例外都会发展成“胸展”,这种看人不看车的现象,不仅让国内车展变了味儿,更让场馆内的秩序变得混乱不堪。
色情化的车模秀,也曾引来公共舆论的强烈反感,不过,媒体的关注以及社交网络的发达,客观上也成了“肉展”愈来愈盛行的推手,某些搏出位的车模,就是在一片骂声的高曝光率中“一脱成名”。从这个角度看,直接取消车模展示将有助于改变时下车展低俗化的态势,实乃一种乱象治理的釜底抽薪之举。
“香车美女”本无道德原罪,只不过物极必反。在《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顾昀看来,给车模秀浇一盆冷水已是势所必然。@中国之声 指出,当车模不断以“裸、露、透”来挑战公德法律的底线,当车商总喜欢博出位来提升招徕人气,车展才变成买椟还珠的低俗秀场,推广也沦为南辕北辙的失败营销。
车展渐渐滑向车模色情表演的低俗泥淖,“审丑尺度”的底线被不断突破,不是好事。评论员黄齐超也为“车展取消车模”点赞:车展应远离低俗的色情表演,剔除附带的恶俗文化,回归车展的本意和内涵,使车展成为文明的风向标。车模的低俗表演,理应被叫停。
有支持者也有反对派。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将模特和车展比作味精和菜品,称,“味精多了不好吃,完全没有味精也不好吃”。甚至还有不少加V认证的模特,在微博上发声反对,似有抱团抵制之势。
中国式车展,既是一次全民狂欢,也是汽车文化与低俗暴露的博弈。取消车模展示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抵制低俗营销。在釜底抽薪之际,仍需车展方深思的,是如何利用制度化的行业监管实现文明观展:既要避免车模改头换面进行“曲线卖肉”,也要警惕其他专钻政策漏洞的恶性炒作。
新华社区有帖文建言,关于社会价值的重构,以及社会道德的重塑,还是不要采取“一刀切”和“堵”的办法,这样是不可能达到效果的,甚至于可能适得其反,真正的办法还得从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制度积淀和思想积淀来解决,这就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自由的环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