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车模遭禁,简单粗暴
近些年的车展,“肉模”现象愈演愈烈,有碍观瞻。这个毕竟没有武媚娘背后的历史底气,也毕竟不是自家硬盘里的私权,在此之前屡屡为舆论挞伐,可惜效果有限。行政手术刀一祭出来,效果自然是立竿见影。
国外车展也有车模,并不突出,更不博“肉”。国内车展虽然车模已是标配,但还是能够看见不同。比如品牌越是知名,车模越是端庄。那些过火露骨的车模,往往受雇于小品牌,一同博出位。比如相对于北上广三大车展,地方车展的车模尺度可能更大胆一些。所谓车不够,肉来凑,也是蛮拼的,可惜不会被点赞。
车模市场NO ZUO NO DIE,自身那么多低俗的把柄,就别怪被推上祭台。但另一方面,车模这个职业本身是中性的,是车展经济的一部分,“肉模”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多数的车模形象健康,并没有做错什么,惩罚也不应该落在她们的头上。三聚氰胺出了问题,我们并没有取消牛奶;瘦肉精出了问题,我们并没有取消香肠;偏偏“肉模”出了问题,我们就要取消车模?
市场上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公权力出鞘,替民做主,总是不可避免地形成两方舆论:一方认为该出手时就出手,按照“哲学王”的历史思维,国家是父爱,父爱如山,尽管被山压的滋味并不愉悦;另一方则认为市场能够自净和出清,市场能够自己管好自己,公权力管得太宽,一是制造公权力什么都能管的印象,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边界永无厘清之日,二是公权力管的方式总是简单粗暴,一限了之,一刀切之,管你有没有孩子,跟着脏水一起倒掉。
在央视的《解密阿里巴巴》节目里,马云谈及淘宝假货时说,“很多地方保护主义,很多的执法机构,他们对付的不是这些人(制假者和卖假者),而是我们。因为对付我们最容易,对付他们很难”。懒政思维一贯如此,管不好,要么捏软柿子,要么一刀切。
话分两头说。车展中的“肉模”,既可以说是拉低了观众的审美品位,也可以说是迎合了观众的审美品位。坦胸露乳是色诱,但也只是消费主义大潮中的一朵浪花而已。车模身边的靓车,在电视广告中难道不也是进行赤裸裸的成功学“色诱”吗?画面里,香车美女纵横驰骋,兜售的价值标准就两条:谁NB谁开,谁开谁NB。在物质爆发的初期,这是一种文化病。任何一个国家都经历过,不论是《基督山伯爵》里描述的法国,还是《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描述的美国,都会随着主流文化的进步而逐渐掉队和被轻视。市场和社会有这个力量,它虽然慢,却不会迟到。行政管制虽然刀快,却遗毒更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