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门外,记者如何表达才能保证节操?(5)

病房门外,记者如何表达才能保证节操?(5)

自媒体时代,跨行批判请谨慎

如今,自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并以其不可抵挡之势迅速发展。公众有了更多表达意见的平台,也有了更强表达观点的欲望,以至于不对当下热点发表点儿什么看法,似乎都没法显示自己的高逼格。但是国民的媒介素养似乎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人人都想发表意见却缺少客观评判的素养,即使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行业,大家也敢去表达,于是情感代替理性,第一反应代替思考论证成了大多数人的标准,并以其人数优势迅速占领舆论高地,成功地消灭一个行业的光荣形象。

16日,朋友圈被一篇名为《记者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死亡》文章刷屏,文章是16日晚23:49分发表在“中传人生活圈”微信平台上,并被大学生们纷纷转载的。这篇文章言辞激励地控诉了记者们的冷漠旁观,批判挤在病房外的记者就是在“等她死”。此文一出立即成功拨动了大众敏感的心弦,满足了一直以来人们对媒体掌握舆论导向的不满情绪。大家纷纷评论谴责“无良的记者们”怎么能为拿到头条就如此冷漠,即使新闻发表后充满正能量也被认为是“惺惺作态”。或许只有记者们在病房外神情凝重,最好流下几滴泪水,心中充满感伤甚至不能完成任务才算得上大众心中的“善良记者”,而这种做法显然不是专业记者的应有之举。随后不久,另一篇《每个人都有15分钟站在道德高地上骂记者》做出了回应,但很明显这个专业的分析并未取得如前者一样高的关注度。

这让人不由得想起了2014年12月份沸沸扬扬的“手术室自拍”事件,照片一出,舆论一边倒攻击其整个医生行业,过激言辞充斥着评论,有医学专业的同学向我表达了委屈,“很多人都不了解医生的真实情况,仅凭一个方面就否定所做的努力,太武断了”。后来经过证实这张照片本是医生朋友圈的分享,却被外行人转到了微博做了道德评判,被亟需表达自我的网友们秒评,并愈演愈烈。

在这个言论自由的网络社会,评论吐槽成了大众必须的精神需求,似乎只要不是造谣传播虚假信息都可以,但是缺乏理性的评价与前者相比过犹不及。因为,很多时候沉默螺旋理论下大众话语权甚至比媒体影响还要大。

自媒体又称为“个人媒体”,即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大众分享事实和新闻。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话语负责,更要不断增强媒介素养和理性思辨。主观感情是生活,客观评价是专业,不要从职业出发批判别人的生活,也别站在生活的角度评判他人职业。下一次再次遇到这种事情,希望每个评判者能在了解事实全貌和背景的情况在谨慎评论。否则,谁能保证下一个被舆论碾压的行业不是你呢?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