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金不昧换来免学费 良好的美德值得最好的鼓励(2)

拾金不昧换来免学费 良好的美德值得最好的鼓励(2)

“拾金不昧免学费”契合时代的价值追求

不论是春秋时期管仲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还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都认为生存状态与个体言行之间具有关联性。然而,面对“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家境贫寒的陈志超以毫无功利和算计的赤子之心,演绎了拾金不昧的道德佳话。由此观之,物质生活的匮乏并不意味着精神世界的苍白,那些在经济分层上处于低端位置的人们,依然有可能占据道德高地。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拾金不昧逐渐变得稀缺。作为一种典型的利他行为,拾金不昧不仅让失主避免了物质上的损失,更让他们感受到人性的善良和社会的温暖。只不过,伴随着社会变迁,拾金不昧为何会渐行渐远?说到底,经济市场化和人口流动化不仅改变了老百姓的生存境遇,也改变了全社会的道德生态。

正如卓别林所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所揭示的那样,讲究效率、追求精准的工业流水线生产不仅对劳动市场进行了规训,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了塑造。一事当前,许多人不是从价值理性“应该不应该”的角度来进行权衡,而是从“有利还是无利”的角度来进行算计,“不划算”的拾金不昧难免会被有些人忽视和遗忘了。

在传统的熟人社会,口碑和道德评价往往关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可是,在社会流动迅速、社会成员异质性增强的今天,道德“紧箍咒”的震慑力和约束力越来越小,拾金不昧这种“道德律”就会有失效甚至失败的风险,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困境之中。

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之下,如何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与熟人之间的社会互动相比,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相较于物质生活的丰盈,日常举手投足的角色扮演,更能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文明。陈志超用所作所为诠释了当代青年人的价值追求,从某种意义上满足了时代的信仰渴求,抚平了社会的道德焦虑。

传统道德“好人有好报”也好,现代公共治理的“选择性激励”也罢,都为“拾金不昧免学费”找到了逻辑支撑。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社会,应该在程序正义的基础上,激发人们的向好、向上之心。毕竟,社会良善不能光靠痛心疾首的深情呼唤,而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培育和激励。

“拾金不昧免学费”具有导向意义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一名靠贷款和借债上学的贫困女大学生,在捡到1万元现金后,毫不犹豫地交给了警察,这属于典型的拾金不昧。然而,1万元对于一名贫困生说,意味着得到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意味着将会在两年时间里,不再为解决学费问题而发愁。可见,这名贫困女生的善举,超脱了金钱与物欲,因而显得更可贵,更值得人们敬佩,也更值得社会褒扬。

应该说,贫困女生捡到这笔巨款,这是上苍给她的一种补偿,她完全可以据为己有,以解自己的燃眉之急。虽然这样做同样违反了相关法规,但毕竟在良心上说得过去。然而,贫困女生最终选择了将钱归还给失主。特别是,其拾金不昧后,依然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并时刻铭记母亲的教导:“做事要先做人,再多的钱也是别人的,再好的东西也不能据为己有。”这无疑给越来越功利化的当今社会上了一堂公德课,值得人们仔细回味。

然而,贫困女生拾金不昧后依然贫困,依然靠贷款和借债上学,这显然不是文明社会和现代高校该出现的情形,更不是人们想看到的结果。相反,贫困女生拾金不昧的精神,非但不能因其贫困而被“矮化”,而且更应该得到奖善机制的激励。正因为如此,其就读的山东体育学院,不仅对贫困女生的这种精神进行通报表扬,而且减免她的3年学费,共计14400元,这显然比她归还的失金更有价值。

可见,贫困女生抬金不昧被免学费,具有导向意义。事实上,提高拾金不昧者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就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更是对诚信社会的一种引领。因此,对于像贫困女生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行善者,无论是地方还是高校,要运用奖善机制,去规划其未来的人生。特别是,应给予其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并启动救助机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永久的帮助和关爱,让拾金不昧者真正“善有善报”。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更多人去拾金不昧,才能让拾金不昧等社会美德成为一种新常态。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