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再需要GDP的“奇迹”

今天,不再需要GDP的“奇迹”

摘要:尽管很多人表达了对增速的担心,但较之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增速依然是最高水平。最近,德国《商报》刊发文章指出:虽然中国经济增幅降低,但依然不低,同期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估计只有2%左右,“对依然没有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的世界经济来说,中国经济增长的意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各地两会陆续召开,为应对新常态,一些地方“蛮拼的”,上海政府工作报告取消GDP增长目标——

今天,不再需要GDP的“奇迹”

淡化GDP指标,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已成为趋势。在上海“两会”召开之前,部分上海区县如浦东和静安,取消了2015年GDP增长目标,转而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此外,多地下调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预期。北京将GDP增速目标由去年报告中的7.5%主动下调至7%左右,河北从去年设计的8%下调至7%左右,浙江从8%左右下调至7.5%左右。调低增速的还包括西部地区,重庆从11%左右下调至10%左右,宁夏从10%左右下调至8%,新疆从11%下调至9%。从国家到各地,下调经济增速在意料之中,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这是新常态的“速度”特征,其中也透露出发展思维和政绩观的深刻转变。

今天,不再需要GDP的“奇迹”

新华社发

今天,不再需要GDP的“奇迹”

制图:鲁元珍

  系统思维:更注重品质和效益

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4%,这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增幅。

尽管很多人表达了对增速的担心,但较之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增速依然是最高水平。最近,德国《商报》刊发文章指出:虽然中国经济增幅降低,但依然不低,同期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估计只有2%左右,“对依然没有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的世界经济来说,中国经济增长的意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如果说GDP是一个数量指标,那么,对于中国而言,对数量奇迹的膜拜已经过时。面对“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新的世界第一”的言论,中国人多了一份冷静和客观。人均水平的巨大差距仍在提醒我们:品质和效益远比总量重要。

五年前,上海就已不再考核区县的GDP指标了。今年,GDP数字首次没有出现在上海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取而代之的表述是:“经济平稳增长,结构继续优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让地方官员为之骄傲的,已不再是GDP数字。

细心的人注意到,在淡化GDP指标的同时,上海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社会治理和改革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比如,“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件”等。

北京市在下调GDP增长率的同时,强调2015年要实现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4%和2.5%,空气中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5%左右。

“环境、民生、收入增长,这些约束性指标更具体,传递了更科学的政绩导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今天,我们需要的不再是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奇迹,我们更强调经济质量的增长、民生福祉的改善。”

在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看来,各地下调经济增速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增速换挡的客观规律,是各地主动适应新常态的重要体现。这也意味着,从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将成为一种常态。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