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谁的?水权改革开启中国用水新时代

水是谁的?水权改革开启中国用水新时代

水,越来越成为一个沉甸甸的词汇;用水,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降临。

饮用、灌溉、清洁、通航……我们世世代代用水,不管是掘井取水、修渠引水,还是开塘蓄水、筑堤拦水,取用自如,无拘无束,也很少关心:水是谁的?

其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太多必要关心这个问题。因为相对人类的用量来说,水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总体而言,你用不影响他用,灌溉用不影响航行用,所以对于水是谁的实在没有必要太纠结。但近几百年来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类的用水量急剧增加,水资源短缺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而对于人均水资源量较低的我国来说,这一问题尤其严重。

明确水的权属、用制度倒逼节约用水已成为日益迫切的需要。国家正在多地开展试点的水权制度改革,正是为了求解这一难题。

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探索,将开启一个用水的新时代,也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用水习惯和用水方式。这项改革的着力点何在、将带来哪些改变、在理论认识上和实践操作中还存有哪些疑难,本期专题我们带您走进水权改革试点地区,一起认识探讨。(专题策划:高远至)

水权改革:开启用水新时代

水权,这个我们现在还不太熟悉的事物,将在未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并不奇怪,就像土地可以分到农户一样,水资源也可以分下去,而不是一直喝“大锅水”。水权这个新事物,将开启一个用水的新时代。

缺水成了一种常态

刚刚过去的一年,河南省新密市水务局局长徐少敏备受找水之苦。站在当地李湾水库岸边,他告诉记者,这是全市唯一的水库,如今水量处于死水位以下,丧失了供水功能。

新密隶属于郑州,人口约80万,在河南这个农业大省,新密以工矿业闻名。工矿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城镇化,使新密的用水量大增。显然,眼前的水库已无力支撑,当地只有不停地抽取地下水。

徐少敏说:“去年一年,新密地下水位平均下降了15米,严重的地方甚至下降了30多米。”这直接导致了供水危机的爆发。去年5月,新密三分之一城区约10万居民大面积停水。直到现在,由于供水量有缺口,高楼层住户仍然无水可供。

新密的处境是全国水资源短缺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河南等省年年干旱;整个华北平原已形成巨大的地下水漏斗;全国相当数量的河流不是水量不足甚至断流,就是污染严重;一些重要的湖泊水面大幅萎缩,南方丰水区也开始遭遇缺水之痛……

缺水是与用水量的快速增长相伴而生的。

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用水总量超过6000亿立方米,是新中国成立时的6倍。其中,工业用水从24亿立方米增加到1462亿立方米,增长60倍;生活用水从6亿立方米增加到790亿立方米,增长131倍。

近些年,我国农业用水基本维持稳定,工业、服务业、生活用水增加极快,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用水量与日俱增。1997年~2011年间,我国生活用水年均增长率约为3.0%,其中城镇生活用水年均增长5.2%。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贾绍凤说,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可是人均不多,用得多,污染还很严重,这让水资源短缺在我国成了一种常态。

据了解,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严重不均。2009年,联合国发布《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变化世界中的水》,中国被列为缺水严重国家。

水权改革全面起步

或许认识上我们已了解水资源的珍贵,但行动上旧习难改,用水效率极低。

目前,我国平均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1/4左右,不足一些发达国家的1/10;2011年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1,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奢侈型用水的洗车、洗浴等行业蓬勃发展,全社会还没有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水权改革推动水资源的商品化、市场化,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贾绍凤说,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水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基础上,把使用权分配到基层行政区域和微观用户。这与土地承包制类似,土地仍归集体所有,使用权则分给农户。

这是一项全新的探索。此前,只有甘肃、内蒙古等地做过一些小范围和初步的尝试。

国家战略层面推动水权改革的努力起始于2011年。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专题聚焦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并提出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总量控制意味着要有红线,并对水资源进行分配、调剂。

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划定了到2030年全国用水7000亿立方米的总量红线。此后,在全国用水红线之下各地一直到县市,也划定了各自的用水红线,这可以说是把水权分下去的第一步,分到了各基层行政区域。

2014年,水利部又印发《关于开展水权试点工作的通知》,召开水权试点工作启动会,在7个省区开展不同类型的水权试点工作,力争用2年~3年时间,在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水权交易流转、相关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全国层面推进水权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目前,各试点省份的改革方案已纷纷上报,有的已经获批,水权改革进入全面起步阶段。

未来我们怎样用水

水权改革将深刻影响我们的用水方式。

我们不得不在用水上“斤斤计较”。虽然生活用水是受保障的,但如果我们节约用水,省下水权,或许可以在市场上卖一个好价钱。生产中就更是如此了,你如果要办一个新的企业,可能不再是找政府部门给你取水许可,因为所有的水权都已经分配出去,你只能在市场上购买。

显然,如果你所在的区域比较缺水,那水权的价格就会比较高,在这种地方,高耗水的企业生存将很困难,新企业不愿进入,老企业也可能卖掉自己的水权,搬到一个水源充足的地方去。这将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种植结构同样如此。如果水价较高,农民将趋向于种植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剩下的水权可以出售获益。当地政府为了二三产业发展用水,也乐于引导农民进行这样的调整。这甚至将改变我国的农业版图。当然,这里面也存在对农民的侵权风险,就像要防止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侵占农民土地权益一样,改革过程中应尽早考虑预防措施,保障农民的水权益。

实际上,水权改革在划分水资源使用权的同时,也在划分利益格局。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行业之间、上下游之间,由于水权的分配将出现利益格局的调整。水权一旦进入市场,如何保障一些弱势而重要的产业,比如农业发展不受影响,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还有生态保护,水权改革理论上首先要确保足够的生态用水,但在利益驱动之下,生态用水能否守住底线,仍是一大考验。

总之,水权改革将开启一个新时代,因为水是生存生活须臾不可离之物,因此它的影响将比上面所说的更加广泛。或许,未来当我们面对流淌的河流时,不仅会欣赏它的波光云影,感叹逝者如斯,还会在心里暗忖:这里面有几桶水是我家的?(半月谈记者 高远至 于文静)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