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需要创新宏观调控—五问2015年中国经济走势

适应“新常态”需要创新宏观调控—五问2015年中国经济走势

主持人:

周子勋

嘉宾:

傅志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区域财政研究室主任;

张青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政府经济管理教研室主任;

周景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形势如何走

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但不会失速。这是由经济发展阶段、发展规律和发展目标决定的。

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中国经济以全年7.4%的增速收官,创下1990年以来的新低。在“三期叠加”和“新常态”的背景下,2015年的经济走势如何?

傅志华:从总体看,2015年或将延续目前经济平缓下滑的局面,具体增速可能略低于2014年的增长水平。综观国内外环境,还难以发现有什么重大因素会改变我国经济走势业已形成的大局。中央定下2015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也是基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将在相当长时间段内处于中高速这一基本走势的客观预判。“稳”字当头,说明不会也不能大幅下滑。

张青:经济增长从高速度转向中高速,是“新常态”的典型特征之一。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但不会失速。这是由经济发展阶段、发展规律和发展目标决定的。

我国目前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转向高收入国家的历史阶段,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人口老龄化推动劳动力成本快速增加,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业竞争力不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从而导致增长动力不足。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历史上除美国、英国等处于全球技术和增长前沿的国家外,成功追赶型经济体大都经历了一个为期20年或更长时间的高速增长期。当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一定水平(通常按购买力平价衡量超过11000美元),该经济体将从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中速增长阶段,增长率下降幅度约30%—40%。据世界银行统计,2013年我国按购买力平价衡量的人均GDP已达11904美元,正处在增速转折点上。从经济发展目标来看,我国要实现“双百年”和“双翻番”,必须保证2020年之前年均经济增速在7%左右。这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底线,也是破解结构优化、就业增加、民生改善、风险化解等一系列难题的基本前提。而协调推进新型“四化”,是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坚实基础。

综观当前国内外发展大势,我国2015年经济增速将继续小幅放缓,全年GDP增长率在7%—7.2%。由于总需求仍显不足,化解过剩产能任务仍很艰巨,全年CPI将在2%左右,PPI仍将为负数,通货紧缩压力增加。产业结构将延续近两年的变化趋势而继续向好,第三产业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上将趋于下滑,但是行业分化较明显。与7%左右的增长率相匹配,新增就业人数仍将超过1300万,这与GDP基数扩大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但抽样调查显示,失业率将因农民工就业难度加大和大学毕业生持续增加而小幅上升至5.3%左右。国际收支状况将有所好转,虽然进出口贸易增速低迷将会持续,但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质性推进,对外投资额将明显增长。

周景彤:2015年,世界经济整体仍将处于危机后的修复盘整阶段,增长动力依然较弱,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不同步,货币政策进一步分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全球经济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多种挑战和机遇并存。受产能过剩、房市调整、高杠杆和新增长点尚在孕育等因素的影响,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不小的压力。但与此同时,我国正处在“新四化”融合(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国政府继续推进体制改革,新产品、新行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政府近期也出台了一些稳增长措施,对经济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预计今年GDP增长7.2%左右,物价上涨2%左右,经济运行将继续呈“低增长+低通胀”格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