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如何稳
在从投资、消费、出口三方面做文章的同时,要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稳增长依然在整体经济工作目标中占据首要位置。在传统增长引擎正在加速失效的背景下,中国应该拿什么来稳定增长?
傅志华:寻求“新常态”下稳增长的途径,要建立在全面理解“新常态”之“新”的基础上,即从经济运行中的速度、结构、方式和动力四个方面来把握我国经济状况。在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传统产业相对饱和的背景下,要敏锐发现、及时抓住新的增长点,诸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都有可能成为新的发展亮点。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深层次、全方位的调整期,过去引领一时的增长点逐渐淡出,新的增长点又不断显现出来。无疑,优化调整的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包括创新投融资方式。2014年以来,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包括继续做好棚户区改造、加快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城市管网建设、新能源与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以及提高信息消费水平、升级第三产业发展等。要加快落实好已经出台的各类政策,着力消除影响政策落地的各种障碍与阻力,让相关政策尽快发力,尽早生效。
张青:我认为在从投资、消费、出口三方面做文章的同时,要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首先,稳定投资增速,优化投资结构。应加大公共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尤其是惠及民生的建设投资,比如公共交通设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此举既可化解过剩产能,增加投资需求,又能增加就业,对冲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其次,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城镇居民收入将有较大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居民养老、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水平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拉动农村消费需求,使得农民有钱可花、有钱敢花。同时,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的低保补助和最低工资标准,改善低收入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拉动消费。
第三,扩大国际贸易,加强战略性资源储备。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和企业“走出去”战略,在增加对外投资的同时,加快配套设备出口;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扩大专利技术转让和对外服务贸易规模。同时,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之机,增加包括石油和其他战略性矿产资源在内的重要物资进口,扩大国家商品储备规模。
第四,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在明确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各级政府要努力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拉动就业。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只要市场环境公正公平,企业自会找到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发展方向。政府应充分利用税收工具和产业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向新技术、新产业等领域投资。
周景彤: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火车头。经过近几年投入力度的加大和政策措施的扶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夯实了发展基础,开始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步伐加快,“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和大型飞机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进展顺利,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快于工业整体增速。
二是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新领域。近些年来,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甚至开始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1.6%,比第二产业高8.4个百分点,表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不仅在创造就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稳定增长中正在发挥基础性作用。预计未来五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还将继续上升,到2020年将达55%左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三是部分工业行业是拉动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而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但其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2014年,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5%,拉动GDP增长2.6个百分点。预计未来几年工业贡献率将继续下降,但仍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