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小胜为大胜 县委书记一线深改路 (2)

积小胜为大胜 县委书记一线深改路 (2)

首在选准突破口

我国2800多个县(市、区),发展条件相差悬殊,风土人情差异巨大。如何因地制宜找准本地改革矛盾焦点的突破口,成为考验县委书记执政水平的一大课题。

面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浙江象山县委书记李关定开门见山,2005年来到象山,感受最深的就是,经济发展上去后,社会纠纷和利益矛盾爆发式产生。而过去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满足老百姓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错位,社会管理因为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而基本缺位,老百姓解决问题摸不着门、找不准人。一旦矛盾纠纷不能及时解决,芝麻小事也会激出层出不穷的上访。

因此,进入新世纪后,象山改革主战场就是基层行政体制创新和社会管理制度改革。李关定决定从信访问题“主攻”象山新一轮改革。

首先,引导支持老百姓走正常的司法渠道。信访案件大多涉法涉诉。从2006年起,象山县政府每年拨付法院30万元,免费帮弱势群体打官司。2010年,由县司法局牵头,成立了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通过第三方律师,帮助不懂法的人、打不起官司的人走正常法律渠道解决矛盾。”同时,又增加了社会调解功能,使得医疗纠纷、劳资纠纷、交通事故、工会维权和妇女维权等社会难点问题,都有了明确解决渠道。

截至2014年10月,该中心接待群众来电来访22912人次;接待涉法涉诉信访8945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235件;成功调解案件813件,涉及金额3041万元。象山信访压力大幅下降。该中心负责人开玩笑地告诉本刊记者,“我们这是政府减负降压中心。”

随后,象山改革扩大突破口,顺应网络民情和政府廉政建设的需要,整合县长电话受理办公室、县投诉中心、县舆情信息中心、县公安局网警大队、象山港网站和81890象山分中心等6家民情信息机构,成立了网络民情会办中心,履行民情搜索、投诉处理和生活服务三大职能,通过“一号式”电话、短信、微博等网络服务24小时受理,并设定严格督办时间期限。

“老百姓有了这个参政议政的平台,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提前沟通,不对的事情我们改正,对政风有意见的我们及时办理。”李关定更多将当前社会运行高度信息化看作提高执政效率的机遇,“网络参政议政,对老百姓来讲,就是想参与社会管理,这是推动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的基本动力。”

与此同时,象山决策层又因地制宜提出了县域社会应急和治安防控两个联动的创新构想,将公安警务110提升为政府110,成立双联中心,联动全县86家具有应急处置和紧急救援职能的部门,承担全县突发(暴恐)事件处置,应急救助,服务民生和治安防控等重要任务。

“如果不建这三个平台,老百姓办事就得去具体部门、政府机关。象山县所属政府部门和直属单位上百个,老百姓怎么找?”李关定说,三大平台把政府部门资源整合起来,有事情只要找这三个平台就行。而且,这种平台与政府职能有很大区别,“它吸收了社会力量,比如法律服务中心一半人都是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老百姓到这里来,不是与政府直接打交道,而是与社会第三方,社会组织打交道。”

李关定认为,这是转折性的变革,“如果再加上项目审批的行政服务中心,象山这四大中心实际上就替代了很多政府职能。”他认为,这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真正内涵。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