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小胜为大胜 县委书记一线深改路 (4)

积小胜为大胜 县委书记一线深改路 (4)

重在做强基层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任何级别的政府干部都明白这八个字的分量。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县乡尤其是乡村,权力上收,财力弱化,基层贫弱一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对此,不少专业研究人士将其归罪于财税体制改革的不完善,或者省级以下分税制改革的不彻底,更或者是地市财税的“挑肥拣瘦”等等客观原因。然而,在一域之内谋划发展重心和利益分配格局时,地方主官能够有做强基层的全局胸怀、主动精神和改革胆略,同样重要,同样可能因此扭转局面。

近年来,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走得较为艰苦。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中发现,该省也有一些曾经的落后地区,通过大胆改革,经济社会发展逆势而上。比如绥化地区,三年来结合本地实际,创新“乡镇村经济”和“异地经济”,“关键一招”就是壮大县乡经济、做强基层财政。

2011年初,担任过宾县和双城两任县委书记的朱清文履任绥化市委书记,深刻地感受到,乡村是当前财政支出的沉重负担,仅靠上级财政和转移支付,只能维持,难言发展。只有将基层改变为地区经济发展财源建设的主要生长点,乡村才能彻底走出困境。

“乡镇村经济”的创新之处在于,乡村招到的项目,地方财税收入归乡镇或用于村集体,建立税收分成向农民、农村倾斜机制;“异地经济”核心思路是,资源禀赋和地理条件差的县乡,可以跨乡跨县将其招商项目落户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地区,两地之间按比例财税分成。一域之内,资源优势贫县富县共享,创造了一条劣势地区依靠自身招商创业、创造财富、加快发展、缩小差距的新路子。

如此激励下,绥化的县乡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2013年,绥化市共上投资千万元的乡镇村项目1120个,总投资630亿元。乡镇财政收入保持60%以上增长,收入超千万元乡镇达65个,超亿元乡镇达6个。即使形势严峻的2014年,乡镇村经济仍然保持攀升态势。1--10月份,绥化规模工业增速13.6%,超过全省增速11.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仅次于大庆和哈尔滨。

作为省级贫困县,绥化青冈县委书记王雪峰告诉本刊记者,近年来,正是乡镇村经济支撑了青冈这个“弱县薄地”逆势上行。在全省艰难的2014年,青冈县GDP增长7.3%,财政总收入实现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5%,发展态势位居全省前列。

采访中,本刊记者在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也遇到了类似故事。本溪县“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县人口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万人,山区农村看病难的问题一直较为突出。2005年,地方预算收入只有1.3亿元的情况下,时任本溪县县长的李景玉就下定决心推动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抢救”功能日渐萎缩的乡镇卫生院开始,一点一点往前拱。

2011年担任县委书记后,本溪县的财税收入规模扩大,本溪县医改的投入也逐步加大。这期间,本溪县咬紧医改不松劲,不但理顺了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稳定了卫生院队伍,还健全了覆盖全县的120个村卫生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乡村“看病难”的问题。

难能可贵的是,李景玉离任后,2013年履任县委书记的于庆伟继续接棒笃力深化本溪县医改,到2014年3月1日,全县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又大大缓解了乡村居民“看病贵”的问题,而且把医改延伸到了公立医院改革。这种做强基层的勇气和胆略,使得这个经济发展在全省并不起眼的民族自治县,走在了全国医改的前列。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